刀身有脊就是日本刀或仿倭刀?科学辨别镐造武士刀与平造中国刀

日本刀,或者说打刀,也就是通常被称为日本武士刀的刀型,按刀剑分类学,较为完整准确的说法,应为双手握持的镐造弯刀。由于日本刀在中国相当有名,结果出现了有大把各种被强行冠名的仿日本刀的中国刀。笔者曾经遇到有人指着平造的中国刀,强行说是镐线被磨平的日本刀或者仿倭(日本)刀。

其实,只有打刀才是日本刀吗?当然不是!日本人在历史上制造和使用过的刀,都是日本刀,而且日本也并非只有双手持镐造弯刀。下图为丰国神社藏日本南北朝时代(李朝初)名剑——骨喰藤四郎,为九州岛大名大友氏向幕府将军所进献,刀全长74.2cm,刃长58.7cm,从图上可以看到,该刀刀身起中脊直至刀尖,并非所谓的镐造弯刀。中国刀被强行定义为仿日本刀的刀型更多为此类。如果看惯所谓日本刀,而对日本刀剑史不熟的人,单看刀型而言,不是“镐造”的典型日本刀,经常会把非镐造的日本刀当作所谓仿日本刀。

下图为南北朝时代的太刀,日本国内处于长期分裂、战乱时期,这两把刀铭长光、无铭的,虽然不够所谓的日本民族镐造特色,然而却是处于该时代的实战用刀。

▲古刀长光,南北朝时代 刃长75.1cm

▲古刀 无铭 法华 南北朝时代 刃长65.3cm

以上这些均为日本刀,且为名刀或实战用刀,但都并非镐造的所谓典型日本刀。其实,如前所说,日本刀也并非只有镐造弯刀。日本刀——即打刀,被定位为双手持镐造弯刀,仅是明治维新之后,为彰显日本民族特色,而将非镐造日本制刀剑,由于不够国粹而被排除在外。

以下为日本制刀剑刀型种类:

其实完整的镐造刀身刀首部位和横截面构造如下,结构完整的才能称为镐造,而非有镐即为镐造:

下面是昭和时代仿平家一门家宝名剑小乌丸,其刀身中部起脊,但并非镐造。

现在很多人将镐造误解为仅指镐筋,一些人更恶意将刀身起脊称为起镐,借以称东亚有过镐线的刀剑,均称之为仿双手持镐造弯刀——日本刀(打刀),冠名所谓的仿倭刀。

事实上,日本刀本身是根据日本战场环境和战术要求,而进行不断的更改设计的,日本刀的演变,本身也证明了这点。除去镐造本身被恶意混淆,日本刀的用法也被特意忽视——双手持握。根据日本国内战场需求,强调双手持握而针对性优化设计的日本刀,有其不同于其他同类长度单手刀剑的结构特点。双手持握的日本刀较后者重心要相对靠前,若以单手持握,针对双手持握而优化设计过的日本刀,其在使用上较单手刀极为不便。这也是镐造弯刀在日本流行的原因,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另外,东亚各国长期主要流行、在日本被划分为平造的弯刀,有一些是刀身中部起脊。由于乍看之下与日本镐造打刀相似,结果被很多归为“仿倭刀”。连仿造大太刀、野太刀并配属鸟铳手的戚继光,其对此类重型双手长刀(倭刀)威力的夸耀,也被引申到了在幕末才真正定型的新新刀身上。万历朝鲜战争中,朝鲜人以短刀对日本刀的劣势也被故意歪曲,称朝鲜刀是仿倭刀。

下图为南北朝时代梁朝画家张僧繇所绘《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或为唐代开元年间画师梁令瓒临摹,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张僧繇为画龙点睛成语之主人公,其画作中清晰可见各路神仙所持兵器细节。

▲上图中所绘单手刀刀身微弯,刀身宽度由刀柄至刀尖收细

上图画像中所持有两把刀,左边一把为直刃刀,右边一把为C型短弯刀,其直刃刀刀身与前一副人形图中、以及同一人形C型短弯刀,在刀身细节上绘法完全不同。非两柄弯刀绘图表现的黑白渐变,而是在刀身中部画有一条细线,参考同一画作中持剑人形图(下图),剑身中同样为绘制一条细线,如非血槽,即是刀脊,以中国剑典型剑脊构造、绘图中直刃刀身而言,刀身中部线条以刀身起中脊可能性较大。

其实,东亚大陆乃至绝大多数文明,本身并未有过大规模使用、只有一般单手刀剑长度的双手持弯刀这项需求。就战场本身需求而言,刀刃长度处于60cm以上的单兵自卫武器,军队所需要的是单手持握而非双手持握,以用于搭配盾牌或者其他主武器使用。作为以单手握持为主的兵器,首先在结构上重心靠近刀柄,以方便单手使用。所以一开始从结构上,以双手持握方式为主、重心靠前的镐造弯刀,就不可能大规模在东亚大陆军队中使用。单手刀剑更加偏向于平造为主,为防止损毁、减轻重量以及调整重心,东亚单手刀刀身较为宽厚,多在刀身开有血槽,并在刀剑增加反刃,以提高刺击能力,并进一步减轻刀尖重量以调配重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万历十年登州戚氏”铭腰刀,全长89cm、刃长73cm,柄长16cm,血槽四条,反刃长约20cm

▲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明末皇太极腰刀,该刀全长94.5cm,刀身最宽4.5cm,脊厚0.7cm,反刃长约10cm,双面共4条血槽

而因早期环刀刀身较短,近似于小太刀,而在万历朝鲜役中处于明显劣势的朝鲜,虽说号称在武备上受到日本较大影响,然而由于朝鲜军队战术需求与日本并不相同。因此其实际上受日本刀剑影响更多体现在长度上,由早期流行短刀短剑而变成长短皆行。就其存世刀型来看,平造依旧相当流行。刀身起脊的环刀,则更为类似日制刀剑中的菖蒲造而非镐造,起脊位置偏向刀背。参考李朝初期,即日本南北朝时代,对日本入贡刀剑均称之环刀,形制也较为相近,双手持握的镐造弯刀,实际上即便是朝鲜军队中影响也相当有限。

下图传为柳成龙佩剑,长74.2cm,重772g,刀身中部起脊,由该剑剑柄穿孔位和刀柄长度可看出,该剑为典型单手刀剑,刀身起脊偏向刀背,交于刀背。

下图为各类刀身起脊的长短环刀,与日制双手握持的镐造弯刀有相当差别。

从细节图可以看到,朝鲜环刀并无横手结构。

总之,双手持镐造弯刀适合日本冷兵器时代作战需求,然而并非起刀脊就是仿镐造,也并非只有镐造才有刀脊,刀身起脊同样也不是日本制刀剑所独有的结构。

▲高加索地区武器展,左侧第一把可明显看到刀身中部起脊

▲《亚洲古兵器图说》图版三十,左侧两把土耳其弯刀也可明显看到刀身中部起脊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