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看到珍贵字画就要“借”走,但却无意中干了件好事

俗话说“书为心画”,意思就是指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就是他品行的反映。不过,在很多时候这句话并不适用。比如北宋的蔡京,明朝的严嵩,他们的书法水平都堪称一绝,人品却非常差。在近代我党的历史上,也有一位书法造诣很高,但人品很差的人,他就是康生。


康生早年在延安大搞整风时,就以喜欢整人而出名。当时有许多无辜的领导干部都被康生戴上了“叛徒”、“特务”、“内奸”的帽子,并迫害致死。

新中国成立后,康生因健康问题长期养病,这对大多数领导同志而言,倒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在“文革”开始后,康生又如同焕发新生。他积极策划各种罪名,打击、诬陷、迫害了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而他自己却步步高升,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副主席。


不过,虽然康生品行低劣,但他在书法、国画方面的造诣却很高。当时许多人把康生的字和郭沫若的字拿来比较,但康生自己却不屑别人这么做,因为他觉得郭沫若的字虽然“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但却远不如他的字苍劲有力。在国画方面,康生则要“谦虚”很多。他常用“鲁赤水”名作画,意与著名画家“齐白石”并驾齐驱。至少他没认为自己绘画的功底要高于齐白石。


康生不但精通书法绘画,还对珍贵的书画作品有着近乎疯狂的痴迷。由于当时康生地位很高,因此他就有机会鉴赏到许多国宝级的文物。但和别人只能心动不同,康生如果看上某件文物,除了心动,还要行动。故宫博物馆曾展出一方唐代陶龟砚,被康生看中,说是“借”去看看,后又久借不还,还被康生编入“康砚第五十三号”。故宫博物馆不好入账,只好为康生办了调拨手续,归康生所有了。

“文革”时期,康生将京城有名的收藏家开列了一个名单,让人前去“抄家”,然后将这些名家的收藏全部集中到文物管理处,自己再乘机巧取豪夺。此外,康生还担心在“抄家”时文物被破坏掉,一再叮嘱自己的心腹对待文物要格外小心处理。

当然,康生也并不全都是通过“借”的方式占有文物。有时候他也会象征性的花点钱来购买。比如有一次他在文物库房里发现了黄庭坚的草书《梅花三咏》,当即爱不释手,于是便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交给工作人员,说“这件东西我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康生干过不知道多少回。


1975年12月16日,康生在北京病逝。1980年,中共中央开除其党籍,撤销悼词,将其骨灰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康生通过各种方式占有的图书达34000多册,文物5500多件,其中有不少都是绝无仅有的国宝。藏品数量之多,价值之高,真是让世人叹为观止。不过,从另一方面说,“文革”期间,无数珍贵文物遭到了毁坏。康生利用自己的职权巧取豪夺了许多文物,反倒是让这些文物免遭灭顶之灾,这也算是康生无意中干了件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