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的基础数据很重要,如果基础数据错了,不仅影响核算的准确性,而且直接影响到决策。
今天讲一个在外企任ERP主管时发生的事儿(我在财务兼任ERP主管)。
我厂对于车间工资的考核是以产量为准,由于产品特别多,但大多为同一类产品,所以以重量计产量工资,这样的好处是:对总厂而言,我不管你用多少人,用哪些人,只以产量为基准考量工资,当然工艺复杂的产品工资系数要高些。铸造是没什么意见的。但机加与质检包装车间多有微词,因为计重的办法并不是实际称量,而是以技术部所下的产品重量为准,技术部下标准时,每干完一种新产品,铸造出的毛坯要到现场称重,机加工完成称成品重量,然后以标准文件形式下发各单位,并在ERP系统中录入BOM数据。
加工后的刹车盘产品
机加车间说技术下的重量有问题,于是我会同技术部重新对半成品库(机加合格未沾油包装)的库存产品进行抽查称重。抽盘是两个人一组,由于人手有限,有时只有两个人,一人读数一人记录,用了半个月时间,重新取样抽盘,结果发现误差很大,在称重的时候我自己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我拿几个刹车盘放在电子称上,由于我背对读数显示实际是19.36,我读成16.39;另一个人还好看了一眼说你应该面对着称来读。
最后总结差错原因有:
1.由于产品并非精密铸造,同一种每次经过热加工的后毛坯,产成品重量都有不同;
2.称重时有误;
3.机加车间由于考虑生产线作业影响,小批量的新产品上不了流水线,而ERP考虑及时性,技术部只以理论重量将 数据录入系统,过后也就没有实地称量,故造成实际与文件重量标准相差很多。
总的来看,技术(理论)重量要比实际低很多,而我们出口销售给客户的产品也是以重量来定价,肥头大耳的产品我们吃了大亏,最后技术考虑减重,重新制作模具,如此通过查错,导致企业管理层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做会计如果只是记账算账报账,那么体现不了自己存在多大价值,关键是参与管理,让老板认识到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