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而言,有时明知账是错的,但不想调,原因是迫于形势压力,大多是管理层的压力才有意为之。今天看到证券时报网上刊登的一篇幅文章:《惠而浦公布会计差错更正结果 调减前两年逾两成利润》,说的是上市公司惠而浦(600983)于2017年10月15日下午发布公告,由于会计差错更正调整前两年的利润约2个多亿,看到此文我只能呵呵啦,读者想想能够上市的一般都是财务制度健全的公司,数字能差两个多亿财务得糊涂到什么地步,另外上市公司财报都是要通过审计的,审计又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现在发公告,我想是新总裁上任想为了自己的业绩好看,如果现在不说,假的就是假的,纸里肯定包不住火,以后问题累积多了再查出,那些新上任的高管怎么拿奖励。
该公司还自揭伤疤:“在收入确认方面,公司销售、营销财务和物流部门部分员工存在违反会计政策及相关公司政策,导致公司存在产品尚未发货即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形,该行为导致相关财年存在多记收入的情况;亦存在销售收入跨期确认,导致收入确认不准确的情况。在库存商品成本结转上,由于2016年第一季度公司库存成本结转发生电脑系统故障,相关调整分录未及时冲销,导致已售产品的营业成本存在少记的情况”。
试想下这样的问题,做为公司财务人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无非是迫于管理层的压力最终通过这些非正常手段来粉饰报表。
本人也曾做过(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坐标时间都不能讲啦),有一年年末,经理为了业绩,告诉我利润得多弄出一些,说容易,年终还有审计呢,会计都知道,简便的只能在存货或在资产的计提减值准备上动脑筋,我琢磨了一个晚上,最后决定调产成品减值准备,计提比率不能调得太少且要保持同种商品比率的一致性,因为有标准控制,先列出年平均售价与库存成本做比较,前期有两笔结转的负库存(存货存在负库存是不对的,肯定入库出库或结转有误),本来是应该查找出原因的,但考虑到现时情况,不能调并以此做文章,因为负库存所计算的结果必然是负数,这样计提的减值准备将减少,利润增大!这样测算时比率计算根本看不出问题,但有个问题,打出来的表个别产品如果发现是负数,审计还是通过不了的,怎么办,于是我在EXCEL表上将格式换成红字,由于不是彩打,还是看不来的,就这样竟然懞混过关了(审计是抽盘,可能也未进行测算)。直接的后果有两个:1,那期间本人总是惴惴不安;2,年终奖每个人都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