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看官是否遇到过这种事情:有些错账是累积起来的错误,而且都知道有错但却不想去碰。为什么呢?下面我就讲个这样的故事(其实是真实的)
坐标:辽宁抚顺 时间:1992年
先说下本人是1988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国企,一开始是在车间做成本核算员,92年调到厂财务科接管固定资产核算,那时还没有电脑,都是手工账,交接时我的前任同我讲:这账我接时就是错的,反正我做的这段没错,有错我负责,你前面的也不要管......当时的财务科长,是个女的长得很猥琐,一看就不是敞亮人(不要以貌取人哈,我这样讲是不对的),看我是新来的,就说,这错账你接可要对好了,多少年啦,你看你也是科班毕业,一定能干好,干不过来,我找些车间科里的人帮助你......
我还得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当时有基金核算,设固定基金、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会计制度方法还没有同国际接轨,那时也是固定资产卡片,卡片代明细账,当然现在的电脑软件有固定资产模块也是源于这种卡片,内容基本一致。但手工远不及电脑准确度高啊,我能经历过划时代的会计做账方式交替变化也算幸运,是一般小会计无法体会的。
经初步核查,1000多笔固定资产,发现原值总账与明细账差了64万,折旧差了149万,因为是我会计生涯中第一次做账查错,所以尽管时隔20多年,这两个数我记忆犹新,错账的原因我分析有这几种:1.手工账每月应把折旧填到卡上去,前任为了省事,几个月才找几个人帮忙填一次,且累计填写有误;2.那时会计制度不使用不需用资产是不提折旧的(房屋建筑除外),拿卡片时串了类别,有的继续提了折旧; 3.那时也有加速折旧,有的加速折旧未表示出来(加速折旧有规定另行账务处理);4.那时企业都在搞升级达标,前任们为了平账,将某类不平的卡片重新填制,把原卡抽出,过后又忘了放回去,结果造成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说实话,就是工作不认真造成的,有个前任管账时还代管单位小额储蓄,单位人多,银行委托工厂将职工每月扣的储蓄钱账代管(当然职工是自愿的,银行每年给一些数目可观的手续费),这位小姐把副业当主业来做,账还能好嘛?查对的过程不详细说了,从下面调了几个成本员,加上财务一些大姐(当时是大姐,现在都是老太太退休了),场面相当壮观,集中一个大屋子,屋里噼哩啪啦打算盘,一连几天都晚上加班,那时有个副厂长问我:你们财务都忙什么呢,总加班?想起来都觉得有意思.其实做的都是无用功。打完了我自己还得核对一遍,最后还是差,真正找出来的很少,于是我对科长说,不行只能硬调了,尽量在极少的卡片中调,否则总是无头案,科长还行同意啦,告诉不要说,总账不能调,你自己知道就行了,最终通过两张卡片调平的。
这也为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做了很好的铺垫。94年局里信息中心用DBASEIII做了个固定资产软件,要是不管以前的账,很难顺利的实施软件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