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基因剪刀"培育出了一种不会传染病毒的蚊子

近年来,“基因驱动”成为生物学界的新兴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指的是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种自然现象。借助被誉为“基因剪刀”的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研发出人工“基因驱动”系统,并在酵母、果蝇和蚊子中证实可实现外部引入的基因多代遗传。

作为一种可以修饰 DNA 遗传的方法,“基因驱动”可以使野生动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最后甚至导致该种族数量骤减,然而到目前为止只在昆虫和酵母中被证明有效。

据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工具,培育出了多个特征发生改变的埃及伊蚊,这些黄色蚊子拥有三只眼睛、翅膀发育畸形。他们希望这些由基因编辑工具改造出的蚊子,能帮助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播疾病,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的主要传播媒介,对常用杀虫剂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此前不少研究试图通过基因编辑来阻断蚊子传播疾病,但存在基因变异率低、改造后的蚊子存活率低、被破坏的基因无法稳定遗传等问题。

现在,研究人员对埃及伊蚊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生殖细胞能稳定地表达 Cas9 酶,这种酶在目前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中发挥了关键的“剪刀”作用。之后,研究人员使用 CRISPR 技术,对伊蚊的 DNA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高效编辑。

研究人员对蚊子体内与表皮、翅膀和眼睛发育有关的基因进行干预或破坏,最终培育出了黄色的、拥有三只眼睛、翅膀畸形的蚊子。比如,基因编辑工具对与表皮色素有关的基因进行干预后,蚊子从黑色变成了黄色。与眼部色素相关的基因被破坏后,蚊子眼睛的颜色也从黑色变成了白色。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通过基因编辑改变蚊子特征的第一步,他们的长期目标是以体内稳定表达 Cas9 酶的蚊子为载体,插入和扩散目标基因——比如会破坏繁殖能力的基因等,从而控制蚊虫数量,减少疾病传播。这种方式不仅环保,而且成本更低。数学建模结果表明,他们的“倍增”(Multiplexing)技术能让目标基因的遗传几率增加到 100%。

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进步,“基因驱动”在抗寄生虫领域也得到了重要运用。但如美国国家学院(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去年所作出的判断:由于对整个人口的遗传信息的改造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其在释放到任何环境中时都应该采取广泛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