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家,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鲁迅、巴金、老舍、茅盾、冰心……但有一位作家,虽然对现代人来说,名气远不如上述几位,不过在民国时期,他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那个时代的人如果不知道鲁迅,不知道茅盾,那都很正常。但如果没听说过他的名字,那就可以说是土得掉渣了。他就是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的作家张恨水。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1914年,张恨水在叔伯张犀草的引荐下,进入汉口的报馆工作,从此开始了媒体生涯。他从南唐后主李煜在《相见欢》中的一句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引用了“恨水”这两个字作为自己的笔名。几年后,张恨水这个名字将会响彻大江南北。
1918年,张恨水创作了中篇文言小说《紫玉成烟》,该小说也是张恨水真正的处女作。1924年,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的副刊《夜光》上连载了章回体小说《春明外史》,该小说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的奇闻怪事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嘲讽,非常符合当时读者的“胃口”。90多万字的小说连载了近五年时间,风靡了整个北京城。张恨水一举成名。
这部小说当时有多火呢?有人是这样描述的:每天下午,许多读者已经排队在报馆门口焦急的等待了,只为了能够尽早读到当天连载的《春明外史》。无论寒冬酷暑,天天如此。
1925年,张恨水的另一部巨著《金粉世家》也开始在报刊上连载。一时间,小说中人物的爱恨情仇,成为了当时最热门的话题。金燕西、冷清秋、白秀珠等书中人物成为了大家最频繁谈到的名字。
1930年,张恨水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了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了最畅销的书。《啼笑因缘》还被戏曲、电影等多种艺术样式所改编,一时间出现了“啼笑因缘热”。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
张恨水的读者群体非常庞大,上至鸿儒教授,下至贩夫走卒,男女老少,应有尽有。连被学术界誉为“教授中的教授”的国学大师陈寅恪,都对张恨水的小说爱不释手。此外,鲁迅的母亲也是张恨水的忠实粉丝,每次张恨水一出新书,她就要买过来看,甚至还经常让鲁迅帮她买书。这让身为大作家的鲁迅多少有点情何以堪。
当然,随着作品的不断走红,张恨水的稿费也是水涨船高。他曾一次得到了8000元的稿费。此外,他还有每月固定500多元的稿费。这些钱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拿一份资料来做对比:1924年(民国十三年),北京普通五口之家每月生活费平均是14元2角5分,每年平均171元。也就是说,张恨水每月光固定的稿费收入,就相当于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三年的生活费了。至于那一次性8000元的稿费收入,对普通百姓而言,更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难怪当时有人说,张恨水一部书的稿费就能够买下一座王府。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担任过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1967年,张恨水因脑溢血发作在北京逝世,告别了这个他曾无数次描绘过的冷暖人间,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