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没人会怀疑,人工智能正如同百年前的电力那般,将触角伸向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个过程就好像,电力技术一旦成熟,就会与当年的“硬件”结合成“电器”一样,人工智能也在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提升各行各业的效率。
11月16日百度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大会,他们将今年的主题定为“Bring AI to Life”,从“All in AI”到“Bring AI to Life”,从技术攻坚到嵌入大众生活,百度试图让AI完成从“电”变成“电器”的蜕变。
7月份李彦宏坐无人车上五环的事件曾一度引发公众热议,今天李彦宏再次因为无人车而上了热点。他在一开场就透露,百度确实因为把无人车开上五环而收到了交管部门的罚单,而这也是第一张开给无人驾驶的罚单。“无人驾驶的罚单来了,无人驾驶量产还会远吗?“李彦宏在演讲中如是说。
回顾整场大会,手机百度10.0和raven H等软硬件产品的发布,令人眼前一亮。而更令人瞩目的是,Apollo开放平台发布的小度车载系统和Apollo Pilot两款产品,因为这标志着Apollo平台从技术向产品化,量产化和解决方案化的重要跃迁。
在会上,百度还首次公布了与奇瑞,金龙,北汽和江淮等合作伙伴的量产时间表——颇值一提的是,2018年推出的中国首款无人驾驶微循环巴士“阿波龙”,将中国自动驾驶量产时间提早了整整两年。
1886年,人类第一台汽车在Karl Benz手下诞生,但直到1908年,拜亨利福特的大规模生产线所赐,全球第一台量产汽车Model T才正式下线,这才开启了汽车工业时代的磅礴序幕。
考虑到汽车行业的体量,汽车场景能够延伸出的丰富需求,以及未来围绕汽车建立的智能交通系统对人类的意义,汽车之于AI,有着难以估量的“灯塔”意义。在不少人眼中,智能汽车市场将诞生一个比手机更庞大的生态系统。也因如此,全球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已入局,苹果公司CEO库克甚至直言,自动驾驶系统是“一切人工智能项目的源泉”。
其实若你拥有一些“科技史观”就会发现,从十万年前人类用双脚走出非洲,到四千年前驾驭马匹,再到一两百年前的汽车轰鸣,交通工具都可被视作人类技术在不同阶段最直观的“标志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交通工具在任何时代都盛产“概念”——比如早在1956年,人类就将一台自动驾驶的雏形刊登在杂志上。
令人欣喜的是,60余年后,这一幻想不再是概念,它终于量产了。
同样,量产对于自动驾驶行业意义重大,尤其对于“用市场换技术”未果的中国汽车产业。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并未像手机一样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差距,但当汽车遇上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技术积淀,充裕资金,市场空间以及政策支持的合力,赐予了中国一次难得的机会,它不是媒体爱用的“弯道超车”,更可能是“换道先跑”。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路上,智能汽车“制造”与“智能”的双重属性,势必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范例。
这一切,都从AI“占领”你的车开始。
当汽车被AI“占领”
先来看看Apollo平台发布的两款产品:小度车载系统和Apollo Pilot。
就像手机完成了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时代的过渡,汽车也正在从一个出行工具变成“占领”你生活的移动空间。小度车载系统的发布,无疑会加速这个过渡过程。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提供人车对话,人脸登录,疲劳监测,智能安全,AR导航,车家互联,个性化服务和内容等7大核心AI功能。拿颇具科幻感的人车对话来说,其智能语音助理可以实现150+种需求场景(如查询路况,购买电影票等),且强噪音下保持超高识别率,情感化的表达方式,内容推荐引擎和全百度生态大数据,也将极大满足人们在车内各种场景的需求和个性服务。
当然,被AI“占领”后的汽车,会更“懂你”。譬如,通过机器自适应学习和预测能力,小度车载系统的疲劳监测功能,可以有效规避个体差异,随着你的不断使用,不断提供只适合你的疲劳监测服务,让你更安全;此外在百度世界大会的现场演示中,当你通过刷脸登录后,车辆立即自动调节座椅;即使你在家中,也可通过智能音箱实现开空调和检查油耗等远程操控。
其实我一直觉得,随着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情感表达,以及各种预测能力的增强,当汽车被AI接管,它更像是人类大范围接受的第一个“机器人”。而可被称为第一代AI人车交互系统的小度车载系统,也更像是《霹雳游侠》里人工智能汽车“基特”的雏形。在那部科幻作品里,汽车懂得照顾自己,更会尽全力照顾好主人,让他开心,而这或许也是人们对未来车载系统的最大期许。
再来看看第二款产品:ApolloPilot。
我个人认为,相比小度车载系统,Apollo Pilot对于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意义更为深远——因为它加速了自动驾驶汽车量产的步伐。
如你所知,各种原因所致,中国驾驶环境非常复杂,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面临特殊挑战;另一方面,相比传统汽车各产业链条的标准化,自动驾驶在数据采集和基础服务层面,都非常依赖本地化——挑战与机遇夹杂在一起,让中国急需一款适合本土市场,且能以最快速度量产的自动驾驶产品。而具备海量的中国交通数据,能针对中国的特殊路况提供自动驾驶服务的Apollo Pilot,很好地满足了市场空缺。
事实上,ApolloPilot是本土化的产物。据百度官方介绍,Apollo Pilot基于中国真实交通安全案例,从产品选型,功能设计,驾驶策略,性能指标和产品验证等多方面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并将通过真实事故数据考验作为自己的标准。
重要的是,ApolloPilot可以不断学习和进化,并不断扩宽应用边界,探索在私家车,商用车和共享出行等不同场景的落地。百度也给出了一张令人兴奋的时间表:2018年,Apollo Pilot就将与多家出行服务商合作示范运营,同年与奇瑞合作的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将实现商业化量产,在2020年上市,当然,如前所述,与金龙合作的“阿波龙”也会成功搭载Apollo Pilot。
毫无疑问,Apollo Pilot的诞生,意味着司机离解放双手的日子更近了——要知道,全球每天被堵在路上的时间高达1300亿分钟,相当于有9千多万人被方向盘“铐”在车上待整一天。这是巨大的生命浪费,英国国家统计局一项研究显示,通勤时间每增加一分钟都会增加人的焦虑感,降低愉悦感和总体幸福感。
浪费的还有生产力。据麦肯锡预计,按每天50分钟算,全球所有自动驾驶汽车产生的时间冗余大约为10亿小时,业内也一直在思考,当方向盘被AI“接管”后,无论连接人与信息,还是人与服务,汽车都将变成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或者说,一个可以移动的几平方米的“房子”,就像凯文凯利所言:“未来的汽车会成为许多人的办公室,一个安静休息的港湾。”
理想中的城市
而当一台台汽车被AI“占领”,解放的是整座城市。
人类对智能汽车的梦想,从来都与“理想城市”有关。AI能够让人重新思考一座城市的道路布局——要知道,如今的城市道路,相当大一部分是留给汽车的,而当自动驾驶普及,私家车减少,城市公共空间也注定变幻模样。
令人欣喜的是,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宣布,百度Apollo将全面赋能雄安新区,致力于将雄安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智能出行城市。它或许将是中国第一个没有红绿灯,没有拥堵,不再需要交管部门大量人力上路管理的城市。它至少会创造两个纪录:一是交通事故率全球最低,二是人们在通勤过程中的幸福指数全球最高。
嗯,学者早在自动驾驶诞生伊始,就畅想它会打破传统城市结构的界限。城市学者布鲁克斯·雷恩沃特就曾表示:“有了自动驾驶汽车,你可能再也不需要交通灯或明确人行道与公路之间的区别,我们的城市将更多依靠数据和以人为本。”
就在最近,美国国家城市交通官方协会发布了一份未来自动驾驶城市蓝图的报告,描绘了一幅“以人为本”的城市愿景:人行道或许将变成共享的商业空间,而非仅用来停车;汽车道只占用它们真正所需的道路空间,但同时也能高效运载乘客;城市空间将把专注重心放在那些能让城市移动起来的“流动性”上,如公共交通,步行,骑行和共享游乐设施——总之,自动驾驶技术将赋予人类一次改造城市的良机,未来,汽车将与道路融为一体,将城市化上升到一个新维度。
这与百度对雄安的“雄心”,不谋而合。
当然,无论是已经落地的产品,还是对未来的耕耘,实现这一切,都是Apollo战略得当的结果。
百度在世界大会上透露,Apollo已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开放系统,已有6000多个开发者在使用,其中有1700多个合作伙伴加入了阿波罗的项目,也有超过100个合作伙伴申请获取Apollo的开放数据。
不久前,Android之父安迪·鲁宾表示,AI是下一个重要操作系统——这也是百度对自身AI战略的期许。早在今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陆奇就曾坦言,Apollo计划就是要成为汽车工业中的Android。
事实上,无论Apollo还是语音技术平台DuerOS,陆奇上任后百度的AI战略方向都清晰可见:开放AI能力,打造AI生态。他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最佳途径,就是构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本质上就是推动我们的合作伙伴加快创新速度,使用更健康、稳定、经济的模型,帮助我们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打造强大的、长期的双赢局面。”
而从这次世界大会的成果可以看出,这种开放战略,正在让百度行驶在最正确的AI道路上。
李北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