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们熟悉的“老朋友”高血压上了新闻,美国心脏协会单方面宣布将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为130/80mmHg,取代了之前的140/90mmHg。这一标准的修改足以在健康领域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按照新的标准,美国瞬间增加了3000多万高血压患者,总数达1.03亿,几乎一半人口患高血压。而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7亿,倘若也采用这个标准来诊断,不知道这个数字会增加到多少。
很多人可能昨天还不算高血压,今天一睁眼就发现自己成了“美国标准”的高血压了,真是有些哭笑不得,那么这个新标准究竟靠不靠谱?我们是该无视它还是重视它呢?先从高血压摇摆不定的标准开始说起吧。
不断调整的标准
现在我国采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大家再熟悉不过的140/90mmHg,即当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就视为血压升高或高血压。然而我国对于高血压的界定也发生过变化,并不是一开始就按照这个标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一直在进行调整。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显示,1958-1959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1979-1980年≥160/95mmHg为确诊高血压,140-159/90-95mmHg之间为临界高压;到了1991年及2002年,诊断标准调整为≥140/90mmHg及2周内服用降压药者。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血压认识的在不断更新,身体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当然也涉及到了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等因素,总之调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实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不同国家不同标准
实际上,关于高血压标准的制定,各个国家都有细微的差异,但都是基于世卫组织的140/90mmHg标准,只是在此基础上,一些欧美国家增设了“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所谓“高血压前期”数值,或部分调整了“正常血压”的范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前开始高血压预防措施,使医疗干预力度加强。
尽管有种种好处,但外国的标准并不适用于我国国情,一来是浪费了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二来也干扰了高血压患者的正常治疗。各国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血压标准最适合亚洲各国的情况,以下为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供大家参考: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 ≥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不必过于恐慌也不能完全无视
随着美国颁布了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很多人在一夜之间“成了”高血压,但大可不必过度恐慌,即使血压超过了130/80mmHG,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并不意味着马上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130/80mmHG即使按照国内的标准也属于“正常高值血压”,是处于可进行干预的范围内的,并不是说就能高枕无忧了,还需做到规律测量血压,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盐、运动和减肥等等。
对于美国单方面订立的标准,我们虽然用不着去严格执行,但也不能完全无视,或许我们可以把这当做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进一步加深对高血压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高血压,别等血压到了150才想起来控制。
定期体检,不仅是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常伴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等。与血脂、血糖相比,控制血压带来的好处更明显,全国约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9亿,其中2.7亿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如果能够通过及时筛查控制住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至少将减少1/3。
因此,定期体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但能准确的查出有无高血压的迹象,还能对其它疾病进行筛查,及时遏制住疾病发展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