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船舶发达等于海军强大吗?说说造军舰和造民船之间的关系

求指教。

英俊的小张:随便说一个:你看,一般的民船,一般的军舰,从中间切开,左右是对称的,至少是基本上对称的,你看谁们家的航母,左右是对称的?左右不对称,但船体左右的重量却要要求一样。

煞破狼:老欧洲为了经济起见,的确有用民标造军舰的,但那些都是近海巡逻舰艇的水平,只能沿着海岸线转,没人敢把它们往北海的惊涛骇浪里开。

老驴:历史上邮轮和战列舰是公用船坞的,譬如诺曼底大坞。

莫问回头:焊接工艺要求都不一样。

icyblue:民船往惊涛骇浪里开的多了去了。民船标准跟军船标准的区别不是强度,而是抗损性,冗余度这类的。

155MM嘴炮:我就说一条,没有民船保证的产业规模,哪来的工业基础设施,哪来的充分的产业人员规模,不断提升的产业技术水平......你就光造军船那就是MD现在造船工业的鬼样子,一条伯克的壳子就够买条武松了。

avatar:美帝维持了大概半个世纪的最大造船国地位,尼米兹开工的时候美帝还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国。

波仔非鱼:没有民船养活工人打起来大建的时候从零开始培训吗?想想日本怎么被下饺子下死的不就明白了。

武爷控:直升机航母跟固定翼航母是一回事?

深潜者:上个世纪米帝造船业世界第一的位子不是只累计维持了十年(一战和二战)吗?

御坂15058:造船本身没关系,但造船业关系就大了去了。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
民船的造船业涉及到的不是军船的具体技术指标要求,而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培养,产业链的铺就,造船成本的控制等等其他方面。

巴士海峡:只有军船没有民船,就意味着军船的利润必须足以养活整个造船产业链,其后果就是军船价格飙升。

lzgadsl2:如果是军舰的非军事部分,船壳子,轮机什么的,工艺上民船军品没啥区别,特种民船比如LNG的液态天然气储罐的工艺还没见哪个军船用。

Scat:比如腐英造完航母就把吊车卖了那种,显然是有自信一个民船订单也拿不着。

张二小:美帝啥时候是最大造船国了?20世纪上半叶除了一战二战时期,最大造船国一直是英国,直到1956年被本子超过,然后本子在02年被棒子超了,然后12年我国超南棒。美帝造尼米兹的时候,早就被日英德超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下饺子般流水线制造“自由轮”“胜利轮”和各式军舰的历史,很容易给人带来“几十年前美国造船业曾经很发达”的印象,但这只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况。如果排除二战这一段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起至今,美国造船业已经经历了150年左右的漫长衰退!
美国造船业曾经雄踞世界第一,但那是在木船时代。1785年至1855年,依托北美洲丰富的木材资源,美国的造船业生产了一系列强度高、航速快的木船。在这段时期内,虽然美国工人的工资较英国高25~50%,但船的造价却比英国低30~50%。从1845年到1857年这十余年间,美国下水的船舶总吨位为340万吨,而英国只有180万吨。
但是,随着19世纪70年代平护炼钢等新工艺的发明,钢质海船成本骤降、得以普及,英国造船业迅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造船强国,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平均造船成本比美国低60美元/吨,压得美国造船业完全抬不起头。
20世界下半叶,世界造船业的重心开始从欧美向东亚转移,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造船业的建造成本平均已是日韩等国的两倍,而且交船期要迟3~18个月。
也就是说,美国造船业从工业革命开始就逐渐失去竞争力了!

矢锋:怎么会没关系?你当为啥日本的军舰价格那么良心(相对于日本其他武器)?

张二小:肯定有极大的关系,看看现在欧美军舰造的多么费劲,东亚三国造船多么轻松就知道了。
军舰民船很多地方是通用的,能降低成本,船台、船坞、工人、焊接技术和设备......

欧洲现在就是走高端路线,然后军舰、舰船动力,美国只有军舰了。

还有同样动力的,合众国号邮轮的主机为4台西屋电气公司的蒸汽轮机和减速齿轮机组,8组Babcock & Wilcox M型超高压锅炉,4轴推进。这套动力设备原计划安装在美国海军BB65伊利诺伊号战列舰上。由于BB65、66的建造被取消,用在了这艘邮船上。

HeavenDevil:民船部分不能养活军用部分这个船厂就废了。

sxingstar:抬个杠,海洋号直升机航母是民船标准。

炮灰掷弹兵:阿布沙龙级、西北风级、海洋级都是民标舰体。

petrus:其实主要是造船技术,技术的维持和提升一般是靠民船单子的,不然除非天天有大量军船订单,否则技术维持和提升是保持不了的。

泡泡先生:有相通之处,但各有各的科技树,没点上就造不出来,不能简单的划等号,比航母和邮轮或者LNG谁的技术含量更高是典型的无知,不存在造出了谁就一定能造出谁这么回事。

张二小:何止啊,英国航母也是大量应用民用技术。英国设计CVF航母的时候引入了许多民用船舶的设计技术和建造技术。英国人特别在意航母的建造价格,他们仍然没有使用性能最好的HY100钢,只是在主要龙骨和框架上采用了HY80, HY80的价格仅有HY100的1/2。其余结构则应用了强度为450-650兆帕的其他牌号钢材,大部分材料都是近年来民用船舶采纳的。这种设计方法虽然会造成船体结构较重,但是CVF航母本身取消了许多传统常规航母笨重的部件,增加了排水量,有较大的排水量余度,足以抵消结构增重。
英国在CVF的采办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性的考虑。CVF使用商用技术和成熟技术。CVF使用的是英国劳氏船级社的建造标准,另外柴油发电机组、变压器、舵机、系泊锚泊设备、小艇和挂艇架、废物管理系统、模块化舱室技术、仓库升降机、通风管道系统、消防系统、泵与阀门、厨房与洗衣店都在现有成熟产品中挑选。

御坂15058:我举个具体的成本例子来说说,当然是理想状态,但道理是差不多的。

比方说,纽波特纽斯某个高级技工对吧,由于船厂没有民船单子,所以这个技工基本只用在厂子的军单里,所以厂子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技工的,因为单子少,只需要满足少而精的军单就可以了。
所以这就变成了残酷的优胜劣汰情况,最后,在淘汰中剩下来那个技工,也不一定是最牛逼的,反倒是最适合生存的,而其他技工,就转业的转业,回家卖红薯了。
那么言归正传,剩下的那个技工,由于就他一个人了,所以他本人的用工成本就直线上升。
比方说,本来是30万美元年薪,但由于人才缺乏(其他人都去卖红薯了),现在就要变成100万美元一年了。而由于产业萎缩,补充的人才计划也达不到要求,补充的人才出不来,所以这个剩下的技工就越来越精贵。最后他的成本就越来越高。

平常,船厂会把这个技工的成本平摊在航母的建造费用里,马马虎虎还算能接受吧。但假如LCS的建造也需要“他”呢?伯克的建造也需要“他”呢?

100万年薪聘一个造航母的高级技术工人,还算能接受,但是100万聘请一个造LCS这种小船的,那就有点贵了。所以LCS项目成本才会失控,类似这种技工的失控在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包括各类人员和装备,所以整个项目总成本才会失控。
而类似人才的缺乏,也直接导致了造船品质的下降,LCS项目成品率低,质量差的问题就是这么来的,负责这些小船的生产线的人员达不到技术要求,所以才会老出问题,而圣安东尼奥级的验收不合格也是这种问题的直接体现。
这还只是人员,还有设备方面,没有民船养着船配链条,上下游这么多小公司,就只能走特研和购买外国成熟产品的路子了,那成本就更加难以控制了。
这方面的例子,我就说一个,因为平常接不到订单,养不起人,所以帮朱姆沃尔特造上层建筑壳子的那个公司,就破产了(这也是为什么朱母造价超高的一个原因),所以美军现在其实是没有建造隐身桅杆能力的。

被推倒的叔叔:美国造船业一直不行除了二战雄了一把,二战前后冷战都是英国一家独大,后来才逐渐转移到日韩等国。

无聊才上这:2013年6月17日下午1点,MOL COMFORT号 搭载着7000多个标准集装箱执行亚欧航线任务,在新加坡前往沙特吉达港的途中,在距离阿曼塞莱拉港430海里处(北纬12度33分、东经59度46分附近)突发事故船舶中部出现断裂,海水进入货舱。
当日,印度海岸警卫队派出船舶营救,“YANTIAN EXPRESS”号集装箱船成功救起所有船员(26人,11名俄罗斯人,14名菲律宾人,1名乌克兰人)。
24小时之后,18日,MOL COMFORT 号断为两截 ,逐渐分别漂离。距离断船事故10天之后,27日,“MOL Comfort”号船尾部分于北纬14’26”东经 66’26”附近的公海沉入了印度洋的海底,同时沉入海底的还有1700个集装箱和1500吨燃油。
MOL Comfort号断船事故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上第一条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海难事故;
世界上第一条从中部直接断裂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世界上海损事故理赔最高的集装箱船事故(保险公司赔款金额在4亿美金左右)。
消息传来,全球的航运界和船舶制造业一片哗然,这起事故被认为是迄今以来最惨烈的集装箱船断裂事故。巴哈马海事局(MOL Comfort的船旗国海事局) 执行董事对船体断裂表示相当震惊,“因为这艘船在不到一个月前刚刚由日本船级社完成了首次特检。”
事发时,海面风力达到7级,浪高6米,此船船龄5年,民船不能创造奇迹,怎么造得好军舰?


本文作者:三坐标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