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睛花了,可能和工作太累没半毛钱关系,这些疾病才是真凶!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长时间过度的用眼也会损伤我们的视力。当视力突然明显的下降,往往会被我们归咎于忙碌的工作或学习。然而果真如此吗?还真不一定!有些时候视力下降,并非是近视了那么简单,也有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需要我们重视起来。

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疾病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70%的患者存在眼底病变。当高血压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导致眼底出血,会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头痛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视力突然丧失。

二、糖尿病

糖尿病是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多系统疾病,易导致视网膜组织代谢紊乱,致使视网膜血管功能及结构异常。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会使全身动脉血管壁增厚,尤其是视网膜上的小动脉,会发生严重病变,轻者表现为视力减退,对远或近物均看不清;重则引起视网膜剥离、导致失明。

三、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人不少都有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如动脉内壁上的粥样斑块脱落,就会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视网膜缺血坏死,继而失去视觉功能。

由视网膜动脉阻塞引起视力下降的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性、无痛性的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轻者出现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导致患者眼部视力下降;严重者则出现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而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的时间越长,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

四、肾炎、白血病、贫血、心脏病、某些急性传染病等

这些疾病都可能引起视网膜血管的改变,造成眼底出血和玻璃体积血,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由上可见,视力减退并非都是由眼疾引起,它的背后往往暗藏着许多其他严重病患,视力减退只是其“可见”症状之一,应引起重视。

不可缺少的眼底检查

对于一般人来说,如若出现了视力突然下降的情况,一定要考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除了积极有效地控制全身疾病,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的体能锻炼之外,还需要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争取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早,这是减少、减轻眼底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通过眼底镜可以查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症状,眼底呈现普遍性或局灶性视网膜小动脉缩窄;当疾病进展时,会出现浅层火焰状出血和因视网膜缺血引起的棉絮状斑;晚期则可见视网膜血管渗漏甚至视乳头充血和水肿。

当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眼睛的视网膜血管就会发生病理改变,患者会感到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飘动,眼科医生可以通过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这些病变。不少患者就是在检查眼底时发现患糖尿病的。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的情况,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