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一特殊“旅行团”,手里没枪,沿途土匪却不敢打扰

1938年初,抗战形势空前恶劣。在日军的步步紧逼之下,中国的许多重要工厂和机构都紧急撤往西南。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迁到长沙,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可是,随着南京沦陷后,长沙也时常受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在此形势之下,长沙临时大学也被迫撤往云南昆明。


当时撤退线路共分三条,第一条由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带队,从长沙乘火车到香港,然后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港,再由越南海防乘火车到达昆明。大多数教师、家眷,以及部分女同学走的都是这条线路。学校的图书、实验器材、仪器、标本等物品也都是通过这条线路运送至昆明。

第二条线路是由冯友兰、朱自清等十位教师负责,从长沙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乘汽车经柳洲、南宁、镇南关进入越南,直至越南北部最大城市河内,从那里转乘火车入昆明。这条线路的人数最多,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同学和没走第一条线路的女同学都是走这一路。

第三条线路由湖南出发徒步行走到昆明,走这一线路的师生给队伍取了个很有个性的名字“湘黔滇旅行团”。“旅行团”师生共三百多人。闻一多、曾昭抡、李继侗、袁复礼四位教授与学校派出的指导员黄钰生共同组成辅导委员会。当时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特派中将黄师岳担任团长,负责指挥一切。“旅行团”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每人出发之前,发给黄色军装一套、绑腿、草鞋各一双、油布伞一把。每人限带行李八公斤,主要是路上必须的生活用品。


一场人类教育史上空前的徒步迁移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将要跨越湘、黔、滇三省,翻越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古山,步行距离长达3600里。

当时,湘西境内到处都是土匪,一些大的土匪势力都有数千人之众。而“旅行团”一共才三百多人,且绝大部分都是文弱的学生。带队的黄师岳将军和几位教授都很担心“旅行团”遭到土匪袭扰,可幸运的是一路过来都很顺利,根本没看到土匪的影子。当然,这种幸运其实是有前提的。原来张治中早就命人和境内的土匪势力打过招呼,如果谁敢向学生们动手,那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因此,平时彪悍无比的土匪们谁也不敢打扰这个“旅行团”。


不过,“旅行团”面临的困难还是非常多的。由于经费紧张加上需要赶路,他们每天只能吃难以下咽的干粮。至于住宿条件,那就更加不容易解决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且都是突然到访,每到一地都只能匆匆做出临时安排,学校、礼堂、戏园子都是学生们最经常的过夜场所。至于身上的虱子、跳蚤,一开始还让人难以忍受,可时间一长,就几乎没人在意这些了。

虽然徒步的过程非常艰辛,不过“旅行团”的师生们在沿途中还多学科地进行科学考察和沿途采风。他们在沿途不断收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和矿石,采集了数百首民歌民谣……原本一场艰难的长途跋涉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团”到达了行程的终点昆明。得知“旅行团”来到的消息,整个昆明可谓是万人空巷出来迎接。黄师岳将军向北大校长蒋梦麟移交了三百多名师生,整个“旅行团”无一人伤亡。

随着“旅行团”的来到,长沙临时大学撤退的全体成员终于全部到达,长沙临时大学从此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