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所以遇到伤心事在所难免。当你心灰意冷、沮丧、悲伤的时候,听一首伤心的老歌,只喜欢一个人呆着,不想出来。这种情绪小编也有过,伤心时听悲伤的歌,听了就想哭,但还是喜欢听,这种情绪会延续很久,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奇怪,怎么会喜欢这种感觉呢!难道悲伤也会成瘾吗?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问题,那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神经学博士是怎么解答的吧!
悲伤时间长是大脑的正常运作——原来如此
科学研究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人们长期处于悲伤、羞耻、痛苦、紧张、嫉妒、仇恨这样一类情绪之中,而快乐、释放、骄傲这样的情绪都转瞬即逝。这两类情绪在时间上的差距可以达到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中发现,悲伤、仇恨、紧张、压抑这样的情绪持续时间可以达到好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与之对应的,放松、惊喜这样的情绪持续时间就只有几个小时左右。你可能没有想到,其实,大脑对于悲伤这种情绪的持续时间,原本就比其他情绪持续的时间要长。因此,长期处于悲伤、痛苦、沮丧和压力之中,并不是精神的异常状态,而是人脑的正常工作状态。
悲伤情绪可以有,但不能太久——过犹不及
悲伤这类情绪如果过于强烈、持续的时间过长,会导致我们主动地社交隔离,也就是会鼓励自己,不与人交流。这当然会导致一系列有害的结果,包括自我意识地摧毁、自尊的消弭等等,着对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显然是不利的。所以,沉浸在悲伤中的时间不宜过长,还是需要自我调节,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虽然研究结果显示快乐的情绪转瞬即逝,但是,我们也要不断去追求快乐的生活,过幸福的人生。那么,我们该如何调节,让自己从悲伤中走出来,重新积极乐观、幸福快乐地生活呢?
听悲伤的音乐其实能调节悲伤情绪——以毒攻毒
有时候,为了排解悲伤和痛苦,我们会不自觉地听悲伤的音乐,看悲剧性的文字。在这些情境之下,人所体会到的悲伤程度,比作者试图传递的悲伤程度要弱。与之对应的是,人能更多地体会到怀旧情绪(Nostalgia,美好的旧时光)、安宁和安全感(peacefulness)、柔情和温和(Tenderness)、悲伤(Sadness)、崇敬(Wonder)和超脱(Transcendence)。在听悲伤音乐时,怀旧、安宁和温情的强度超过悲伤——我们的感觉是一系列复杂情绪的糅合体,而且在这复杂感觉中,积极性的因素远超过悲伤本身。这其中最强的怀旧感反映的是我们回忆过去,达到情绪反刍和情绪自我调制的效用。这一事实证明了悲伤音乐和文字作品对悲伤情绪的调制作用和积极意义:
悲伤而节奏舒缓的作品能促发大脑分泌催产素(oxytocin)和催乳素(prolactin)。这会分别促进社交联系感(socialbonding)和关爱感(nurturance)。当我们在悲伤中久了,悲伤会转化成社交孤立感,也就是孤独感(loneliness),让我们觉得在这个世上,人人都开心而只有自己处在悲苦之中,我们的心里会有独自哭泣的需要(Lasciach'iopianga),这会恶化情绪状态。而催产素促进的社交联系感,加上歌词、乐句、文字所讲述故事的作用,以及音乐引起的怀旧感(Nostalgia、怀旧记忆、回忆往昔悲苦),会让我们跟音乐取得共鸣,从而感到自己并非唯一的孤苦者,自己的孤苦也并非比别人的孤苦更多、更深刻或者更特别;同时自己的孤苦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隔离,跟作者和千千万万的受众孤苦联系起来。配合上催乳素激发的关爱感的作用,我们会不由自主(实际上是潜意识驱动)地回忆起过去的自己,曾经被爱过、成功过、欢愉过,自己不应当像此时此刻这样一无是处。如此,悲伤作品就起到了情绪调整的作用,扭转了悲伤情绪的恶化。
他人安慰也许没用——还是得靠自己
安慰,作为旁人的一种自然行为,对于处在悲伤中的人来说,难以让他产生共情的感受。因为安慰的施与方通常是以旁观者而不是同行者的角色来起作用的。相比于安慰,处于困境中的人,更需要的是绝望和痛苦,在绝望和痛苦中才能痛定思痛,才能反思,并获得解脱。例如,你可以通过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来转移注意力,当你忙得无暇顾及自己的那点儿悲伤的时候,就会慢慢忘记曾经的痛苦。而且,努力工作,很有可能会小有成绩,这些意外惊喜也会让你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值得高兴和令人愉快的事情。另外,也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旅行、度假都是不错的调节方式。
(作者:中国科学院博士、德国马普学会博士DieEule,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