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前的今天,借日本钱不还,3年当3次总理的段祺瑞逝世

适合所有人的历史读物。每天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积累一点历史知识。三观端正,绝不戏说,欢迎留言。

【1936年11月2日】81年前的今天,借日本钱不还,3年当3次总理的段祺瑞逝世

【留学德国的炮兵手】

1865年3月6日,段祺瑞出生于今安徽合肥肥西县。祖父和叔父都是淮军将领,与李鸿章同乡。1885年(20岁),考入李鸿章创设的天津武备学堂,习炮兵科。1889年毕业后,派往德国柏林陆军学院留学。

1890年(25岁),回国。1891年,在威海随营武备学堂,担任教习兼炮兵统带,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灭后,1895年12月段祺瑞追随袁世凯,到小站练兵,担任炮兵队统带兼随营学堂监督,成为袁世凯的亲信。

(1890年,中国留学生与德国克虏伯公司人员合影,前排右五为段祺瑞)

【北洋三杰的猛虎】

1901年(36岁),段祺瑞升任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因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武卫右军更名常备军,移驻保定;1902年6月,段祺瑞升任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总办,负责北洋新军所有编装、训练任务。

1903年10月,清朝政府决定设立练兵处统辖新军训练,因袁世凯推荐,段祺瑞升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此时王士珍、段祺瑞与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亦被称为龙、虎、狗)。段祺瑞在北洋军系影响力就是基于他长期主掌军队训练形成的。

【逼宣统退位,一造共和】

1909年1月(44岁),袁世凯一度失势,遭清政府下令回家乡,袁世凯临别前将北京私宅赠与段祺瑞。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10月25日,段祺瑞任湖广总督和清军第二军军统,与第一军(军统冯国璋)南下一同清剿革命。不久冯国璋攻克武汉,12月段祺瑞率军退出汉阳,开始南北议和。1912年1月,段祺瑞领衔北洋将领46人上书,要求共和,成功迫使宣统退位。

【反对袁世凯称帝,二造共和】

1912年3月10日(47岁),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同时出任陆军总长。1913年7月,段祺瑞一度代理国务总理,调兵镇压二次革命;后任湖北都督兼领河南都督,镇压白朗起义。

1914年2月,袁世凯段祺瑞召回北京述职,两个都督的位置被夺,改任陆军总长。段祺瑞非常不满。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二十一条”,段祺瑞告病辞职,赴西山养病。

1915年底,袁世凯推行洪宪帝制,段祺瑞表示不拥护。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制,段祺瑞回任参谋总长兼陆军总长。

(袁世凯时内阁,后排左三为段祺瑞)

【击败张勋复辟,三造共和】

1916年6月(51岁),袁世凯病逝,黎元洪接任大总统,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之后段祺瑞成为北洋皖系领袖。1917年5月23日,与黎元洪因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

1917年,辫帅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12日,段祺瑞的“讨逆军”将张勋击败。

【连续3年3次当总理】

段祺瑞再任国务总理,继续组阁。然而,才几个月,与继任的冯国璋总统,就解决南北分裂,统一中国的方式问题,两人发生第二次府院之争,于1917年11月22日辞职。

1918年3月(53岁),复职,第三次任国务总理。10月1,冯国璋总统的任期届满,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段祺瑞与冯国璋约定共同下野。其实,段祺瑞通过安福系继续在幕后操纵政权。1920年7月,在直皖战争中失败,退隐天津。

【不打算还的借款】

1917年7月,段祺瑞重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向日本大量借款1.45亿日元。借款的抵押物包括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借款所得款项,用于财政性支出占65.22%,军费占总支出占25.40%,政府财政压力得到缓解。

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后,以“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而停付本息,日方因此血本无归,日本政府被迫发行债券以救济日本兴业银行。日本国内指责该项借款实乃卖国之举。

【日本进入东北的协定】

1918年5月,日本与段祺瑞政府,秘密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与日本采取“共同防敌”的行动;日本在战争期间可以进驻中国境内;日军在中国境外作战时,中国应派兵声援;作战期间,两国互相供给军器和军需品。

通过“协定”,日本派出大批军队进入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取代了沙俄在东三省北部的侵略地位,中国则面临沦为日本附属国的局面。不过当时许多中国人的判断是:日本比俄国更好。

【潜心佛学的国家元首】

1924年10月23日(59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先邀请孙中山北上,后与奉系妥协,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北洋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段祺瑞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3年2月(68岁),段祺瑞移居上海。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葬于万安公墓,享年71岁。

【三造共和的英雄】

段祺瑞因致电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宪帝制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1924年3月,北京大学纪念25周年活动中,大学生进行国内大人物票选,段祺瑞与胡适同居第四名,前三名为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