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中华的国门,50年代被拆除,如今一位伟人长眠于此

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正阳门的北面,曾有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它的名字叫中华门。


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时称大明门。建成时,因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又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大明门也成了皇城与市井的分界线。明初内阁首辅、大才子解缙为大明门题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大明门至正阳门之间是用石栏杆围成的一个方形广场,这一带是闹市街道,门外有下马碑,行至此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门内就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过。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大明名被改名为大清门。大清门共有三扇门,中门只得遇太上皇、皇太后、皇帝、皇后才能开启,其他人均走两边的侧门。

清朝皇帝大婚时,皇后的轿子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这也象征着皇后母仪天下。其他妃嫔的轿子只能通过紫禁城后面的神武门进入。

大清门至天安门之间的东西两侧曾有许多屋子,俗称千步廊,乃是各衙门办公地。


中华民国成立后,选定了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

自此,中华门历经三朝,依然以中华国门的意义存在。

1954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中华门被拆除。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中华门原址上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如今,这位东方伟人依然长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