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传输把人弄丢了怎么赔?

瞬间传输的法律问题

有一个关于未来的笑话,大意是这样的:在传送人的过程中,未来的瞬间传输设备不幸发生了故障——只把人传过去了,却把他的衣服留在了原地。不过,谢天谢地,他的内裤还在……这个笑话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在遥远的未来,我们实现了瞬间转移技术——能够轻松地把物品甚至人类本身瞬时从一个地方传送至另外一个地方,那么,出现故障后,谁来对此负责呢?还有,如果一个人因为未来某种机械运转的原因而完全消失在世界上,这又算不算谋杀呢?瞬间传输是将人体先分解成原子级的东西,然后再在另一个地点实现组装——如果未来机器利用的是这个原理,那人很可能在传输过程中消失不见。而且,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出现私人信息被盗和复制的情况。最恐怖的,人体数码解析后的信息会被广告公司利用,到时候,铺天盖地的“私人定制”的减肥产品或者营养产品将会无一例外地向你冲去,私人信息将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虽然这些情况不一定全都会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你走向瞬时转移机之前,签一大堆的法律条文是必须的。

那么,应对这些,法律准备好了吗?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无论是立法者还是律师,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法律条文是怎样的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已有的法律。


法律需要与时俱进

担心会“瞬间转移大法”的机器会出故障的想法似乎有点过于前卫,不过,这其实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历史上有很多“想当然”的过时法律,尽管它们已经不再适用,但仍牵强附会地解决着新生的技术问题。20世纪早期,当第一架飞行器出现的时候,美国法官按照当时的法规解释说,每家每户房顶上的领空也隶属于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这意味着,只要飞机路过的屋顶,就都会侵权,而依照法律,所有被“侵犯”领空的人都可以去法庭索取赔偿金。结果,到最后法官们不厌其烦,不得不被迫宣布领空属于“公共领域”。

英国法律也曾闹过类似的笑话,在摩托车刚问世的时候,曾有法律规定:在骑摩托车的时候,驾驶人必须雇一个人在车前向他人挥舞旗帜,发出警告。

这些不合时宜的法律的出现,都是因为立法者对技术发展准备不足的缘故。鉴于过往的教训以及如今技术更新速度愈来愈快,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为未来新技术的出现做好法律准备,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形势。想当年,当Facebook还没“火”到席卷全球的时候,一些人就提出了Facebook会对隐私权和数据保护法产生影响的观点,现在,类似的议题已是非常热门的话题——这些网站的存在的的确确干扰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在网络时代保障人们的隐私权,已经是当今法律的一大课题。

现有法律能够应对吗?

不过,也有一些法律工作者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现有的法律已经足够应对技术社会了。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一位美国法官曾嘲笑当时刚刚有点眉目的“网络法”,他说那些讨论网络法的人与那些在农业时代将一生都贡献给有关马匹法律的人没什么区别——那时,马匹对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引起了一些人的广泛关注。按照这位法官的意思,现有的实施于其他领域的法律足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情况。比方说,如果马被偷了,那么就是偷窃罪;而如果被骗买到了病马,合同法或者财产法有关条例将会对这些情况进行处理,等等。

网络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只要按照传统的法律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就足够了。未来的机器人社会也是如此,根本不用给机器人设立什么全新的法律条文。总之,无论科技怎么发展,法律不需要大动干戈的改进。例如,像处理除草机器人失控对邻居造成伤害的事件,参照宠物咬人事件就好了。而对于一辆全自动小汽车撞伤了行人,应用与马匹伤人的相关法律就可以了——全自动汽车与拉车的马匹一样,同样是自主行为,既然马匹伤人的行为有许许多多先例可循,那么有自主意识的机器撞人也可以凭此来解决了。这还真是件挺具有讽刺性的事情,如果拥护颁布马匹新法的上世纪人民听到这个,肯定特别兴奋,至少未来的这一刻证明了马匹相关法律条文的设立并没有那么滑稽可笑。

技术社会的全新法律问题

这些说法看上去有点道理,但却忽略了机器人的一个全新特点——他们会说话,未来高级的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比较自如地运用语言,看到22世纪的动画人物“哆啦A梦”( 哆啦A梦是著名的日本动漫形象,生活在22世纪,又称为机器猫,小叮当等)了吧,那便是未来世界中的“理想样本”。显然,“哆啦A梦”发飙伤了邻居与一只疯狗伤了邻居是不能划等号的。而这又引出了另一个有趣的问题:会说话的机器人会犯诽谤罪吗?很有可能。比方说,机器人服务员在餐厅读错用餐者的名字,而且还做了十分不恰当的解释,从而让用餐者成了全餐厅的笑柄——这可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件。所以,为机器人颁布一项特殊的法律还是有必要的——你不会在以前的判例中找到任何可以模仿的先例。

实际上,不仅未来的机器人需要一部新法,有关计算机法律也要“大换血”。现在,一方面,计算机算法在不断精进,而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不少麻烦,像Google公司已深受其害。2011年,意大利某位先生在利用Google Instant搜索他名字的时候,自动建议中出现了欺诈和骗子等字样——这是由算法从原有数据库基础上自动生成的,于是,他将Google告上了法庭,结果赢得了官司。现在,计算机带来的纠纷已经很多,而未来可能会更多。因此,为越来越深入人类生活的机器社会立法,应该尽早被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