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地图
宋朝将中华文化推向了封建社会中的顶峰,是后世很多文人最向往的朝代,但是宋朝“重文抑武、守内虚外”的基本国策也让它在那个游牧政权空前强大的历史时期很难站稳脚跟,尤其是缺少了河套地区以及燕云十六州这两个军事屏障和产马地,更是让宋朝惨遭两次亡国之痛。
南宋与蒙古对峙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亡于金,宋恭帝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南宋末帝赵?宣布退位。但是他退位之后,南宋依然在南方抵抗蒙古政权三年时间,直到宋怀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后宋朝主力军队被彻底消灭。但是宋朝虽亡,宗室却有一支侥幸逃脱,让赵宋皇室血脉延续至今。
黄姓通婚案
元末起义形势图
据说在崖山之战中,有十万军民集体蹈海殉国,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也曾经讲过宋朝末年商人蒲寿庚曾经大规模屠杀赵宋宗室,导致当时一度认为赵宋血脉已经断绝。而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福建漳浦却发生了一起奇怪的案件——黄姓通婚案。《大明律》是严禁同姓通婚的,而黄姓男子却拿出家谱,说自己原本姓赵,是宋朝皇室后裔,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同姓通婚。
赵家血脉
赵家堡完璧楼
他们的家谱中记载,这个“黄”姓人家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的后代,北宋靖康之变中,赵光义的血脉几乎已经断绝,故除了南宋高宗赵构之外,其他的皇帝全都是赵匡胤的后代,而南宋变局中赵匡胤的后代又惨遭屠戮,只有赵廷美的后裔延续下来。在崖山之战中,赵廷美十世孙赵若和侥幸逃脱,他的后代便长期隐居在今福建漳浦。为了避免灾祸再次降临,他们以“皇”的谐音“黄”为姓氏。
故国情怀
赵家堡祠堂
明太祖朱元璋批准了他们这一脉恢复了赵姓,在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时,他们后代中一名叫赵范的被任命为浙东按察司兵备道副使,他便回到漳浦仿照“清明上河图”修建了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赵家堡”。并且在其中设计了卞桥,还取“完璧归赵”之意兴建了“完璧楼”。
也真是造化弄人,当年的权利斗争让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及其后人都遭受磨难,一直想避开争端的赵廷美后人却活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