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一个疑问:冬至是农历中的节气,为啥每年都恰好能对应到公历的12月21到23?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冬至这个节气是怎么来的。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咱们的祖先就已经用一种非常古老的计时仪器——土圭(读作“龟”),来观测太阳了。
通过观察土圭杆子在阳光下的杆影,根据杆影移动的规律,比如影的长短、位置等,然后定出冬至、夏至日。
冬至这天,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移到一年中的最南端——南回归线,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当直射点移到赤道时就是春分,再移到北回归线时就是夏至。
在古代,我国就是利用土圭观测日影的长短,来推算节气的。显然,夏至日时,杆子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而冬至日时,杆子的影子在一年中为最长。这种影子的长短变化很容易观测出来,所以很精确。
你瞧,古人定出冬至这个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的运行规律来定的,跟月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我国的农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历,你可以理解成“混合历”,它是分别根据太阳、月亮的运行来制定的。跟阴历不同。
阳历,又称太阳历,在我国,阳历一词有时会被特指为公历,以便跟传统的农历有所区别。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位置,或地球上所呈现出来的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所制定的历法。
我国节气的制定跟公历类似,都是依据太阳而制定的,所以,才会出现,冬至每年都那么巧地对应到公历的12月21号到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