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欣欣,在一次小小的感冒后,咳嗽总不好。看过几次医生,都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只给开了镇咳药,让慢慢调养。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欣欣的咳嗽还是那样,时轻时重,时好时坏。
儿科医生建议,该考虑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于是,家长带欣欣来访。
在咨询现场,欣欣的表现很奇怪:刚见面,说起咳嗽症状的时候,欣欣连声咳嗽,但是,当谈到某个欣欣特别关注的话题时,咳嗽却几乎没有了。
家长说,孩子在家里也是这样。
妈妈照顾小弟弟越忙,欣欣心情越不好,咳嗽越重。欣欣玩起来高兴了,电视看得起劲了,咳嗽就轻。而且,咳嗽多是发生在白天,晚上睡着了不咳嗽。
这咳嗽怎么会时好时坏呢?
咳嗽,是想让妈妈关心自己
再问发病经过,三个多月前,妈妈给欣欣生了一个弟弟。欣欣虽然很喜欢弟弟,可是,自从弟弟到来,全家人特别是妈妈,减少了对欣欣的关注。
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欣欣感冒了,咳嗽一声比一声重。这下,妈妈吓坏了,带着去医院,看医生,嘘寒问暖。
由此,欣欣的咳嗽一直断不了根。
这其实是一种心因性咳嗽,就是说心理因素引起的咳嗽。
过去,欣欣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弟弟出生后,爸妈对她的疏忽,让她感到母爱被剥夺,亲情缺失,萌生出失落感。
一个几岁的孩子,怎样为自己减轻心理压力?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感冒咳嗽引起家人关注,让她无意间发现,咳嗽可以满足自己被关注的需要。
于是,不断地咳嗽成了欣欣满足被关注需求的法宝。咳嗽传递的是她渴望关注的心声。
也正因此,欣欣的咳嗽对情境具有选择性。
在需要亲情抚慰、引起成人关注的时候,欣欣就会不知不觉地咳嗽,不需要的时候,自然用不着咳嗽了。
这么说,欣欣这孩子原来是在装病? 其实不是。
装病是有意的,心因性咳嗽是无意的,是潜意识里不知不觉间发生的,属于一种心理防卫和心理自助。
爸妈要主动给予关注
心病还需心药医,治疗心因性疾病,关键还得从心理疏导入手,最好的医生还是家人。
就欣欣的情况说,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首先要通过语言表明态度,妈妈是因为弟弟太小,疏忽了对她的关注,让她确信,其实爸爸妈妈跟过去一样爱她。
同时,父母还要拿出行动来,在照顾弟弟的同时,给予欣欣必要的关注。
而且,给予欣欣的关注,一定要是主动的,不能是被动的。就是说,不能等欣欣出现咳嗽症状了,再给予关注,一定要在欣欣表现正常的时候,主动给予关注。
这样,咳嗽这个武器对欣欣来说也就没有用处了,也就更有利于淡化并最终消除心因性咳嗽的症状。
原文来自《家庭医生》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