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会有垂直起降版本吗?

前几天,小编看见一篇中国研制歼—20垂直起降版的文章,看完之后,小编不得不感叹文章作者的脑洞之大,这样的想象力也是没谁了。为此,小编特地撰写这篇文章来从技术角度而非有无研制的必要性角度来探讨一下研发歼—20垂直起降版的可行性。


既然文章作者认为推力矢量升力—巡航发动机是歼—20垂直起降的关键,那我们就从发动机说起。人类研制固定翼垂直起降飞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在捣鼓了几十年后,科研人员发现可用的发动机形式也就三种:一是推力转向涡扇发动机,其工作原理是旋转发动机的喷管以改变喷气气流方向,采用这种方案的代表机型是英国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二是升力发动机+巡航发动机的组合方案,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位于机身中前部的升力发动机和位于机尾的巡航发动机同时工作以实现垂直起降,采用这种方案的代表机型是前苏联的雅克—141(也称雅克—41)垂直起降战斗机;最后一种是升力风扇+巡航发动机的组合方案,其工作原理和第二种相同,只是把升力发动机换为了升力风扇,采用这种方案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美国F—35B。

在这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在经过实践检验后被认为效能太低,而且歼—20的气动布局也不适用于这种方案,剩下的选择也就升力发动机+巡航发动机和升力风扇+巡航发动机这两种方案了。先来看升力发动机+巡航发动机的方案,这种方案需要在座舱后部至少安装2台升力发动机才能提供足够的升力,歼—20座舱后部空间倒是不小,别说2台,就是3台升力发动机也没问题。可是,安装了升力发动机之后,机腹内置弹舱往哪里放?难不成让歼—20在翼下挂载导弹去测试敌方的防空雷达管用不?退一步讲,就算把内置弹舱设计在进气道两侧,升力发动机在垂直起飞时产生的高温燃气也很容易被巡航发动机进气道吸入,轻者降低发动机效率,重者可造成发动机喘振,对发动机的损伤十分严重。此外,升力发动机产生的高温燃气对机体两侧的灼烧十分强烈,需要在升力发动机的机体两侧敷设大量的隔热材料,这将给机体增加额外的重量,而且隔热材料和隐身涂料如何兼容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在升力风扇+巡航发动机的方案中,由于升力风扇产生的是常温气流,因此不用考虑高温燃气对巡航发动机造成的燃气再吸入问题以及对机身两侧造成的灼烧。但是升力风扇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升力风扇需要巡航发动机来驱动,F—35B这样的单发飞机倒没问题,可是歼—20是双发飞机,这样升力风扇就必须并列布局,两台升力风扇并列布置将会占用接近4米的机身宽度,请问歼—20如何挪出这么大的空间来?再者,升力风扇与巡航发动机之间需要机械传动装置来连接,需要占用大量的机体空间,而这势必压缩机体内的燃油和载弹空间。

好了,抛开这一切问题不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发动机,按照网上流传的消息,俄罗斯将“压箱底”的R79—300推力矢量发动机技术转让给了中国,也就是雅克—141使用的那台发动机。但问题是R79—300搭配的是RD—41升力发动机,二者是独立工作的,而升力发动机的缺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因此歼—20只能使用R79—300搭配升力风扇的组合,这就需要在R79—200的基础上研制出一整套驱动离合装置,而其工艺难度恐怕是目前中国航空工业望尘莫及的。


垂直起降战斗机有一定的技战术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不小的缺点,就目前的科研水平来看,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优势还没有完全超越其劣势,因此各国在研制垂直起降战斗机这个问题上都是非常谨慎的。美国虽然研制出了F—35B,但其实战效能还没有得到验证,前几天小编看新闻报道洛马公司建议美国空军每个基地都养一架F—35B,理由是F—35B在垂直/短距起降时可以吹除跑道上的异物,可以显著增强其他飞机的飞行安全,莫非现在这么多人鼓吹歼—20垂直起降也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