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相信趋势的力量

我前天写了篇文章,《三年前都在发传单,三年后你在上市敲钟,我还在学校发传单》触动了不少朋友。

努力很重要,但是方向的选择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相信趋势的力量,并关注大局的变化。

这个周末,我到上海参与了陈志武教授的线下大课,课程主题是《宏观经济与金融》,现在返回北京的高铁上,写下这篇复盘文章。

陈志武,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1)

中国经济的成功与前景

纵观我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公元0年一直到1950年,人均年GDP一直在500美元左右,而在近五六十年走出了一波快速的拉升。

这也就不奇怪,为何我国那些宫廷剧,可能时间跨度上千年,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除了枯燥的数字对比外,陈志武教授还用国人的身高举例,随着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年轻群体的平均身高不断上涨,这也是经济发展良好的侧面反映。

而财富的创造力,通过另一组数据对比,更为明显。

2015年腾讯的收入为153亿美元,而1766年乾隆朝廷的财政收入为11.4亿美元,1848年道光朝廷的收入更少仅8.7亿美元,一直到了1990年朝廷的收入不过20.8亿美元。


我国经济如此快速发展,很多人归功于人口红利,其实这有些片面。

如今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0%,但1830年的时候,人口占全球的40%,1913年也占了305多,可那些时候,都未赢得快速的增长。

在教授看来,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为两点:

经过两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大量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可以完美地被我国拿来使用

全球贸易的秩序,从基于炮舰的秩序变为基于规则的秩序。

当然作为后发国家,我们也搭了许多发达国家的便车,但这也容易让我们不思自我创新。

而关于前景预测,教授只能点到为止,“粗放式”增长期已经结束,更多增长只能来自体制改革。


(2)

现代经济的赢者通吃

当下越来越多人抱怨贫富差距的拉大,就连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如今似乎高利润的项目都难逃腾讯、阿里的阴影,形成了赢者通吃的局面。

而收入差距上升的原因,在教授看来,则是由于新兴产业的生产函数不同。

还是以腾讯为例,2015年收入1028亿人民币,员工总数2万人,人均创收400万元;而2015年农业GDP是6万亿元,按3亿农民计算,人均创收2万元,这是200倍的差距。

在农业上,如果要新增粮食产量,就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初期的投入等等,但是如腾讯的QQ秀,设计出来后,不管多卖掉多少,成本几乎没有变动,利润跟资金、劳动投入基本无关。

另外还有金融业的规模效应大、市场范围变大、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不同等等因素,使收入差距相差较大。而让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则是对未来收入流的提前变现。

如腾讯每年给马化腾带来的直接收入几十亿元,但其拥有的腾讯股份则是数千亿元的价值。

股权市场改变了商业模式。


(3)

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由于我自己大学本科学的金融,因此对陈志武教授的课,听的尤为痴迷,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懂金融的含义,或者狭义的理解为,理财、银行、证券、股票等等。

在陈志武教授看来,所有跨期价值的交换都是金融。

以前,发家致富,人们靠的是资源、土地,而现在则是依靠金融资本。

目前社会整体的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的一日三餐消耗食物有限,那么在我国人口不增加的情况下,农业占我国整体GDP的比值,将会越来越小。

而金融的一个核心,则是流动性,这点十分重要。


在出现金融市场以前,人类都是通过迷信、文化、家庭、宗族、教会和政府来解决人际跨期交换的挑战。而金融创新就是替代这些,将那些死资产(尤其未来收入流)通过证券化变活。

我们要注重主要的四类可贴现:企业资产与企业未来现金流、土地与自然资源、个人未来劳动收入以及政府未来税收流。

金融市场存在着风险,我们需要思考的一定是降低风险,而不是直接管制禁止掉,这将是扼杀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

而对于个人而言,需要了解金融,掌握这些金融技巧,来利用金融为自己服务。

孙凌,资深校园市场专家,职业生涯规划师,曾担任超级课程表副总裁、美团点评校园创新业务负责人,以创业者心态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