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支付上美国科技巨头们在全球全面输给中国情况下,作为互联网、电商等现代IT技术发源地的美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寻找机会伺机反扑。
敢于豪言:在目前格局下,中国移动支付绝对在世界居于压倒性优势。今年以来特别是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在海外已经领略了中国移动支付国际化的步伐。2016年底在欧洲,在美国,在日本,支付宝还只能仅仅使用在机场退税窗口,也就半年多时间支付宝、微信支付在欧美日可以在商场购物支付、租房支付、住酒店支付等场景下使用。就在10月上旬,一位去日本的朋友发来信息说,太方便了,许多吃住行用都可以使用支付宝付款了。
在这里有必要批评一个酸葡萄心理的谬论:美国习惯使用银行卡支付,主要是银行卡安全放心。言外之意是移动扫描二维码支付不安全。这其实是个伪问题。包括前几年央行、银联、大型银行合伙以扫描二维码有安全隐患为名叫停线下扫描二维码支付,后来扫描二维码支付暗地里悄悄铺开了,结果几乎没有发生安全问题。时间已经证明,扫描二维码支付方式在安全性上没有问题。监管部门之所以试图叫停打压,一是不懂,二是特殊利益集团裹挟。
作为科技实力最强大的美国,是绝对不甘心在移动支付上输给中国的。早就开始采取行动来追赶中国了。苹果公司在中国与银联、几十家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移动支付系统,试图在中国大陆与支付宝、微信一争高下。但最少从目前看是一败涂地的。支付宝与微信两家稳居中国移动支付93%的市场份额。
互联网支付包括移动支付在技术上都没有多大问题,特别是技术基础雄厚的美国根本不在话下。关键在于,移动支付与各种互联网业态一样属于规模经济,先入为主很重要,客户使用习惯很重要。中国13亿人口,推广移动支付具有天然优势,但是一旦被先入为主的企业占领市场,就很难攻克堡垒。
可以这样说,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内外科技公司想在中国大陆从支付宝、微信中夺取移动支付客户已经非常之难了。同时,就包括欧美日发达体市场,一旦被支付宝、微信占领市场,其想夺回也非常难。这不,日本几十家商业银行联合准备推出虚拟货币以应对支付宝冲击,但前景堪忧。
不甘心“失败”的美国科技巨头把眼睛盯住了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印度市场。
新华社报道说,美国创投研究机构CB风险投资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美国企业谷歌、亚马逊和“脸书”等科技巨头2017年先后进军印度移动支付市场,并与先进入者的中国大陆企业阿里巴巴展开正面竞争。到目前为止,这些公司纷纷推出自家支付系统或投资本土支付平台来应战。
印度目前在推行移动支付上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印度2016年实施“废钞令”以来,市场普遍认为,由于市面上流通的大钞变少,改用手机电子钱包、银行卡支付的民众变多,无形中推动了印度移动支付的发展。印度政府在金融科技领域做出许多努力,除了发给多家金融机构支付牌照外,也推出“统一支付”系统,让拥有银行账户者之间可进行转账。
印度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蛋糕不小。普华永道预测,2016年印度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500亿美元,到了2020年将进一步成长至5000亿美元。相比其他市场,印度显然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供所有支付平台共存。
目前美国科技巨头已经进入“实战”阶段。谷歌2017年9月进军印度移动支付市场,推出同时支持安卓和iOS系统的移动支付应用Tez,与印度国家银行、住房开发金融公司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等几家大型银行,以及大量店家共同合作。Tez上线至今,据悉已成功被PayU等当地支付网营运商和交通预订服务redBus等网站采用。
“脸书”、亚马逊则早先一步,前者旗下通讯软体WhatsAPP进军印度的电子支付市场;后者则在7月推出半封闭式电子钱包,不仅支持线上支付,还拥有储蓄、支付功能。亚马逊的电子钱包除了能够在亚马逊印度网站使用外,民众还可在特定的线下咖啡连锁店和快餐店使用。
美国科技巨头可谓磨刀霍霍向牛羊。但是,请不要忘记,聪明的马云早就布局印度移动支付了。前印度三大移动支付平台分别为Paytm、Freecharge和Mobikwik。其中,有“印度支付宝”之称的Paytm,背后金主有大陆支付巨头阿里巴巴跟日本软银集团。目前Paytm拥有超过2.25亿个客户。
对于刚刚起步的印度移动支付,阿里巴巴入股公司已经占到2亿多客户,规模经济与先入为主效应已经显现了。
美国科技巨头试图从印度突破逆袭移动支付,看来困难仍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