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正是“手机控”的真实写照: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是看手机;边吃早饭边刷朋友圈;地铁上打开手机看新闻;工作间隙还不忘手机网上购物;全天候交友、聊天;随时随地收发短信、邮件;晚上聚餐拍照、晒图;睡觉前不刷遍朋友圈,不玩会手机游戏根本无法入眠,更有甚者连洗澡、上厕所都得让手机相伴……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手机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沟通和联系,手机就像“贴身秘书”一样,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高科技的发展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送进了我们的生活。

你是“手机依赖症”患者吗?

“手机依赖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更容易“赖上”青年白领女性、中年男性和大学生这三大人群。目前关于“手机依赖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一下:所谓“手机依赖症”就是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对使用手机有不可控制的渴望,不使用手机时,会感到痛苦,这些行为会影响使用者的人际关系、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手机使用者来说,我们还没有达到“手机依赖症”的程度,但是我们确实对手机有依赖行为了,如果你存在以下行为,如果不及时控制,就很有可能患上“手机依赖症”。

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大多数时间都是手拿手机,而不会放到包包里。

2. 手机不响,心里打鼓

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手机铃声响起,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并会查看是否有未接来电;别人手机铃声响起,常常会不自主的看自己的手机。

3. 大事小情,手机来办

强烈关注手机信息,几乎所有的交流都用手机进行,有事没事都要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

4. 信号要满,电量得足

如果手机没有信号或是信号减弱,就会心情烦躁、不安;手机没电就会心慌意乱,会随身携带充电宝。

手机依赖行为如何影响我们?

手机依赖行为虽然没有“手机依赖症”那么可怕,但是当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

1. 身体健康的“定时炸弹”

睡前看手机会扰乱正常的作息规律,影响睡眠质量。人们看手机时,常常会忘记了时间,轻者视力降低,严重者会出现眼部疾病。人们在玩手机时会忽略身体的疲劳感,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导致脊椎压迫,轻者出现颈椎、头部、腰椎、肩膀疼痛,重者会患颈椎病、腰椎病。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走路时发短信、听音乐、打电话的人忽略红绿灯的几率比不发信息的人高4倍,开车打电话或发短信的行为会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高出4倍。

2. 学习和工作的“拖油瓶”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发现:工作中仅仅发一条短信,就会使失误的次数增加。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手机会让持续处于“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容易患上“注意力障碍”,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3. 交流和沟通的“一堵墙”

一味的依赖手机,会给我们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将人际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朋友聚会、家人聚餐,人们都低头不语,与手机交流。你错过了父母慈爱的唠叨、孩子甜蜜的吵闹、爱人温柔的眼神、朋友亲切的问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自己也越来越孤独。

手机为什么会“赖”上你?

现代社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那么手机为什么就专门“赖”上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行为习惯导致的手机依赖

大多数手机依赖者是由于形成了习惯化的行为,掏手机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让手机成为了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手机无形中在人的心理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了有手机相伴,就是古语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当然,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使用手机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型。

2. 个性问题导致的手机依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手机依赖的本质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看手机提高安全感。性格胆小、孤僻及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子小、朋友不多,渴望与人交流,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口,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3. 心理压力导致的手机依赖

有一些人由于工作原因(如销售工作),必须24小时接听手机,过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内心对手机铃声充满期待,对手机“寄予厚望”,从而出现了手机依赖的现象。

我们能摆脱“手机依赖症”吗?

不管是手机依赖行为,还是“手机依赖症”,都需要及时干预,否则后果严重,那么,平时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手机依赖症”呢?

1. 用听音乐和看书代替玩手机

对于很多晚上必须“手机哄睡”的人们,不妨把手机放在客厅,用听舒缓的音乐,或者看一本散文书的方式来帮助入睡,通过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摆脱手机依赖。

2. 用面对面交流代替手机交流

跟家人做一个约定,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家人坐在一起单纯聊天;跟朋友做一个约定,每次聚会,不允许玩手机;跟自己做一个约定,每周有一天给手机“关禁闭”,不带手机,让自己自由一次。

3. 用户外活动代替手机游戏

对于爱玩手机的孩子,大人要以身作则,主动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活动,可以去郊游、看球赛、打篮球、看画展……在大自然中充分释放自己的压力,享受家庭的温暖。

4. 用一本书代替手机充电器

很多人上班坐地铁觉得无聊,会通过手机消磨时间,为了保证电量,都会随身带个充电器。建议用一本书代替充电器,用看书的时间来节省电量,这样可以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5. 用“系统脱敏”代替“一刀切”

很多人一看到手机依赖的危害,立马就想“戒断”症状,这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人们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要想戒掉一个习惯至少需要3倍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从较少次数开始,采用小步子原则,慢慢戒掉对手机的依赖行为。

手机虽然功能众多,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有手机就够了,因为还有太多是它做不到的。过度的依赖手机,会让我们越来越被动,最后沦为手机的奴隶,为了不让手机“赖”上你,赶快约上你的朋友、家人聊聊天、聚聚餐,体验一下没有手机的一天吧!


(作者:孙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