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计算机模拟表明:太阳系确实存在第九大行星!

关于太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行星 X”的猜测一直就没有停止,它是一颗假设中的海王星外的天体,同时也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 2006 年被降格定义为“矮行星”。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位博士生记录了两项证据,从太空中一些被称为“海王星外天体”的物体的运行方式看,这颗所谓的第九行星是存在的。

这些海王星外天体是比冥王星更小的岩质天体,它们绕日轨道的平均距离大于海王星。但是,这些最远的海王星外天体——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是地球的 250 多倍——的运行轨道似乎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这一发现首先促使天文学家预测存在第九行星。

天文学家说,如果这些海王星外天体受第九行星的影响整齐分布在它们现在的轨道上,那么它们可能已经在太阳系中存在了 10 亿年以上。

然而,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在这样长的一段时间内,一些海王星外天体很可能撞上另外一颗行星,或者被推向太阳,又或者被其他行星的引力弹向太空。

密歇根大学天文学系博士研究生朱丽叶·贝克尔带头进行的这项研究由一系列计算机模拟构成,研究提出了有关这些海王星外天体的两项发现。

首先,研究人员确立了一种形式的第九行星,它很可能通过不让海王星外天体被摧毁或者被扔出太阳系,来使太阳系呈现目前的样子。

其次,这些模拟预测存在一种他们所说的“共振跳跃”的过程,即海王星外天体在稳定的轨道之间跳跃。这个过程可以防止它们被弹出太阳系。

在每种模拟中,研究人员都对不同形式的第九行星进行测试,以观察其引力是否导致了今天看到的这种形式的太阳系。

贝克尔说:“通过这套模拟过程,我们发现有一些形式的第九行星使得海王星外天体保持稳定的时间更长,从而增强了我们的太阳系以目前的方式存在的可能性。”

这个包括密歇根大学物理学教授戴维·格迪斯和弗雷德·亚当斯在内的小组还研究了这些海王星外天体与第九行星的共振。

当一个体系中的物体周期性地相互施加引力、导致这些物体在排列成某个形状时,就会出现轨道共振。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发现,海王星有时会把一个海王星外天体弹出其轨道共振,但是这并没有让它滑向太阳、飞出太阳系或者撞向另一颗行星,而是有某种力量吸引住了这个海王星外天体,并将其纳入一种不同的共振中。

贝克尔说:“最终的目标是直接看到第九行星,拿出望远镜,对准天空,看到来自太阳的反射光线从第九行星上弹开。尽管有许多人在寻找,但由于我们还不能发现它,所以我们只能采取这种非直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