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东欧第一次北方战争,毁掉波兰—立陶宛联邦国运的“大洪水”

说到波兰小说家显克微支的《火与剑》,大概并不会让人陌生。不过相对于因为《骑马与砍杀》而名声大噪的《火与剑》,他的另一部小说《洪流》就没有那么为人所知了。不过作为《洪流》背景的第一次北方战争,实际上它的惨烈程度乃至于影响,都远运要比《火与剑》的背景赫梅利尼茨基大起义更加的惨烈和疯狂。

▲电影《洪流》剧照

1655年7月,就在俄罗斯人与哥萨克人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大肆攻掠时,瑞典人如同疾风骤雨般突然从北方对波兰进行了入侵。由于此时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乌克兰和立陶宛,分别应对赫梅利尼茨基的哥萨克与莫斯科国的攻击,因此对于瑞典的出其不意一击显得手足无措。在许多立陶宛的新教贵族支持下,瑞典人迅速占领了波兰大半的土地包括华沙在内大片领土。瑞典人的攻势,使得不仅大量的立陶宛人倒戈,就连许多波兰贵族也望风而降。眼见事态不妙的波兰—立陶宛国王杨?卡奇米尔带着一大堆不愿落入瑞典人手中的耶稣会教士一起,急忙逃往了西里西亚,去寻求奥地利哈布斯堡的援助。

▲17世纪的瑞典军队

瑞典人突然加入战事的行为,虽然让波兰人苦不堪言,并且莫斯科也警惕不已,但是对于乌克兰的赫梅利尼茨基来说,这却似乎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瑞典人不仅缓解了他所受的波兰人军事压力,同时,瑞典人对波兰的入侵也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外交回转空间。不过瑞典人在波兰的土地上并不受欢迎,1655年11月,瑞典大军行进至光明山修道院时,就因为信仰的冲突而与这座修道院中的修士发生了冲突。原本自视甚高的瑞典军队,觉得自己已经拿下了如此多波兰的城镇,区区一座修道院自然不足为惧。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座修道院和他们招募起的民兵,竟然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瑞典人在秋季和冬季的寒风中苦战数个月都未能拿下这座修道院。

▲瑞典军队围攻光明山修道院

虽然这场战斗并没有消耗瑞典人太多的资源,但是瑞典人感到忿恨的是这一群民兵和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修士,竟然就这样让强大的瑞典军队蒙羞。更为关键的是,修道院下的拉锯战,使得许多波兰天主教徒对捍卫自己的信仰再一次充满了信心。在他们的支持下,波兰—立陶宛国王杨?卡奇米尔得以回到波兰重振军队与瑞典人交战。但是杨?卡奇米尔拙劣的军事才能,使得他一次又一次的被瑞典人击败,可当杨?卡奇米尔逃到乌克兰的利沃夫地区之后,却又总能一次又一次的招幕起庞大的军队。与此同时,莫斯科与波兰—立陶宛联邦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改变,莫斯科无法坐视瑞典人在波罗的海南岸扩张,因此瑞典也同样是莫斯科的敌人。

▲17世纪的莫斯科国军队

1656年的夏天,莫斯科开始了与波兰—立陶宛之间的谈判,并在5月与瑞典断绝了关系。而赫梅利尼茨基,对于自己的宗主国莫斯科,单独与波兰—立陶宛之间的谈判行为表示极大的不满,因此他决定重新开启与瑞典之间的谈判,并建立起一支包括哥萨克、瑞典,以及刚刚加入反对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在内的反波兰—立陶宛联盟。想要彻底铲除波兰的反抗势力,那么就必须要将波兰—立陶宛国王对抗瑞典的大本营——乌克兰的利沃夫地区夺走,而最容易达成这一目的的,自然是赫梅利尼茨基的哥萨克军队。与此同时,1656年5月,瑞典与莫斯科之间爆发了“俄瑞战争”。显然在这场东欧大混战中,赫梅利尼茨基与瑞典结盟,已经是对自己的宗主国沙皇俄国的严重违逆。

▲赫梅利尼茨基

1657年1月,瑞典国王的全权特使来到了奇吉林,此时两面受敌的瑞典人在东欧急需要一位新的盟友,而赫梅利尼茨基和他的扎波罗热军便是一个极好的选择。与此同时,特兰西瓦尼亚公国的大公尤里二世?拉科奇,也在1657年1月,率领3万特兰西瓦尼亚公国的军队越过喀尔巴阡山,在乌克兰的加利奇亚与哥萨克团长安东?日丹诺维奇率领的2万哥萨克人汇合。因此,瑞典军队开始策应哥萨克与特兰西瓦尼亚军队行动,并很快再次攻陷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首都华沙。

▲哥萨克人

瑞典、哥萨克、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三国之间的同盟,不仅仅引发了莫斯科的危机意识,同样刺激到了中欧国家的敏感神经,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以及中欧的天主教国家。它们在三十年战争中,曾经因为瑞典的参入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仍然心有余悸的哈布斯堡皇帝费迪南三世,虽然无力在军事上对波兰—立陶宛进行支援,但还是试图斡旋波兰—立陶宛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

▲三十年战争

总之,局势很快向着不利于瑞典、哥萨克、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三国的方向发展。瑞典的另一个敌人丹麦同样也不能坐视波兰—立陶宛被瑞典势力肢解。1656的夏季,丹麦宣布向瑞典开战。丹麦的宣战完全打乱了瑞典的军事部署,瑞典人仓皇丢下了尤里二世?拉科奇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军队,急匆匆的回去和丹麦人作战。尤里二世?拉科奇和哥萨克也不好过,哈布斯堡和鞑靼人的援军已经前往波兰—立陶宛,孤立的特兰西瓦尼亚军在波多利地区包围,绝望的尤里二世?拉科奇最终选择了向联邦军和鞑靼人投降。可以说,就此波兰—立陶宛联邦终于从大洪水中得救了,但国运与国势却开始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