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为什么要信佛教?

雍正为康熙第四子,在争夺帝位斗争中,以广结党羽、势力强盛而获胜,于1722年继位。不久,即除年羹尧、隆科多,还监禁并处死与其夺帝位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并兴文字狱,如吕留良、曾静等诸案。

不过,以此同时,雍正帝还实行“摊丁入亩”,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设立军机处等增强国家实力的举措。

于是,人们对雍正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

据说,雍正很信佛,还用和尚参与朝政,如年羹尧案、隆科多案、八阿哥胤禩案、九阿哥胤禟案等,都有和尚的身影。

那么,雍正皇帝为什么信佛教呢?

我们来看雍正的一首《自疑》的诗,诗曰:

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

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袖人间个野僧。

在诗里,他自称为“野僧”。

就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即雍正二年(1723年)七月初二日,雍正在大将军年羹尧上的奏折上批了一段与奏折内容毫不相关的话,他将自己比为和尚,又戏称怡亲王允祥为道士。

四年后,即雍正六年,黄河突然变清。谚语言:“黄河清,圣人出”,蒙古各部落王公请求诵经祈福,以庆祥瑞。雍正说,如果蒙古地区因做福事而人畜兴旺,是受我之赐,“朕亦即是释主”。雍正已经自称教主了,这可不再是一般的佛教徒了。

参予,并为雍正筹谋划策。雍正果真用和尚密参朝政了吗?民间传说可靠吗?

乾隆朝编纂的官书《清世宗实录》记载了雍正一生的言行,应该说,这是研究雍正较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专家们说,说《实录》较为可靠,是因为《实录》并不全部照实而录,它有许多溢美之词和不实之词。像诸如用和尚密参朝政之事,这是不光彩、不名誉的,在《清世宗实录》上根本不见踪影。而从零星的清史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民间传说事出有因,并非无影造西厢。雍正毕生崇信佛教。他在晋封为雍亲王以后,曾在藩邸建立京师大觉寺,并选一和尚作为替僧(替身)。雍正即位后,仍与和尚过从甚密,十分引人注目。雍正亲自撰写佛学著作,编辑名僧语录,刊印释家典籍,并干预梵宫事务。他自号“圆明居士”,又称“破尘居士”,用雍正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未受戒的佛教信徒,是在家研究佛学的人。

雍正曾作过一首题为《自疑》的诗,诗曰: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

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袖人间个野僧。

在这首诗里,他自称为不着僧服的“野僧”。

雍正二年(1723年)七月初二日,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给朝廷上奏折。雍正一时兴起,在奏折上批了一段与奏折内容毫不相关的话,他将自己比为和尚,又戏称怡亲王允祥为道士。

雍正六年(1727年),黄河突然变清。俗话说:“黄河清,圣人出”,蒙古王公请求诵经祈福,以庆祥瑞。雍正说,若蒙古地区因做福事而人畜兴旺,是受我之赐,“朕亦即是释主”。雍正在这里己不是比作一般的佛徒,而是自称教主了。

不仅如此,雍正曾重用文觉禅师,不仅为他安排起居住处,还让他参与国家机密要务,如大将军年羹尧、皇舅隆科多、皇弟允异、允唐等大案。

不过,自始至终文觉禅师只是作为雍正的参谋,当然其作用不可小视。雍正十一年,文觉禅师七十高寿,雍正帝让他往江南朝山,随行仪仗队如同王公大臣一样,所过之处,官员无论大小,都顶礼膜拜。可见,文觉禅师的身份是多么的特殊。

因此,有人认为雍正信佛和他的经历有关系,即宫廷斗争等让他疲惫不堪。

要知道,雍正从小喜读佛典,广交僧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代帝王之中唯一的真正亲参实悟、直透三关的大禅师。

康熙五十年(1711),雍正在章嘉国师指导下实行禅坐,破初关、重关,次年透最后一关牢关,自认为“达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庆快平生”,俨然以法王自居。

登基后,雍正还御制一套120万字的佛教典籍。囊括了他亲自编著的佛教禅宗语录《御选语录》(十五卷,其中卷十二是他自己的《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语录》),以及其亲自汇编的佛经摘录《御录经海一滴》,以及《御录宗镜大纲》和《御制拣魔辨异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