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中记载的伊尹是真的吗?

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汲郡的战国墓中挖掘出一部古籍《竹书纪年》,里面有一篇记载了商朝的开国功勋伊尹的事迹:“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伊尹即位,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这一下麻烦来了,要知道伊尹历来是被儒家称为贤相的,现在倒好,成了乱臣贼子了。

那么,《竹书纪年》中记载的伊尹是真实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竹书纪年》这本书吧。

实际上,《竹书纪年》是来自一本出土文献《汲冢竹书》的。不过,与如今的出土文献不一样的是,它是西晋时期有人盗墓时发现的竹简。

刚开始的时候盗墓贼并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就顺手想拿来当火把。还好此事传到晋武帝耳里,他派最好的人来整理这些竹简。

这批竹简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记录历史的就叫《竹书纪年》。正是由于该书内容丰富,于是晋汉时期很多人写书时都将它作为参考书。如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十三经里的《左传正义》、郦道元注《水经》、郭璞注《山海经》等等。

但让人叹息的是,这本好不容易抢救性发掘出来的书就消失了。但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视,朱右曾先将把引用了《竹书纪年》的句子从茫茫书海中一句一句摘出来,辑成一书的是朱右曾,写成《汲冢纪年存真》,并且高度赞扬了《汲冢纪年》的价值。王国维看到《汲冢纪年存真》,也认为朱右曾确实有才,且该书的价值也很高,于是又在此基础上写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我们再来看看伊尹这个人。

据《尚书》、《墨子?尚贤下》、《楚辞?天问》、《孟子》、《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史书及古籍记载:伊尹是夏朝末年有莘氏(山东曹县)的家奴,很有谋略,之后作为陪嫁随同有莘氏女去到商汤处。汤先任命他做厨师长一类的小官,之后塔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汤的赏识,被委以重任,在鸣条战斗中一战成名,灭掉夏桀,开创商朝基业。

汤逝世后,他先后扶立并辅助其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去世后,他又扶立汤的孙子太甲为王,但太甲继位后沉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伊尹屡次劝谏无效后,干脆将太甲送往汤于桐的陵墓旁建造的宫舍里居住,也方便让他反省,史称“伊尹放太甲”。三年后,太甲改邪归正,伊尹亲自携带君王的冠冕服饰,去桐宫迎他回京城,并归还大政,自己还是做相。其实,伊尹一共辅弼了商朝五代帝王,直到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时才去世,享年一百多岁。

后人更是将他尊崇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

一个是可信度较高的史书,一个是被历代奉为贤相的伊尹,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伊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