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需求与伪命题,伴随着这个行业的始终。但现在说思聪胜了,未免为时过早。围棋中有个术语叫:胜负手。棋手在关键时刻的一子之争,这一子出去仿佛出了大招,胜负之间、高低上下就在这一子,子落局定。
如果说:共享单车进入到胜负手阶段,那共享充电宝还远未到此,说风口过去,这点不假。几家参战企业,最近都在忙活的寻找资本的支持。阿里还未入局,阿里的选择是否会成为关键一投,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阿里之外没有更大的资本玩家了。纵然乐电共享充电宝宣布不玩了,成为首家推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企业,但是以乐电退出作为结束未免操之过急,准确的说乐电退出是大幕开启。
商业的竞争总是先把弱者淘汰,优胜劣汰是不变的规律,更高、更快、更强是不变的逻辑。乐电2015年1月成立,注册资本为20万元人民币,仅在杭州铺设200台设备,覆盖范围包含公交站、商场、KTV、酒店做的稀松,甚至都没有受到资本的关注,要不是首家退出,估计没人知道共享充电还有一个叫乐电的企业,悲催至极。
来电,多项专利在手,产品定义能力一流,大柜机持续锁定高势能场景,代理商制度日趋完善。陈欧,豪赌共享充电宝,控股街电,随背后虽有不少坑,但也凭借着小柜机与服务商激进策略,目前在点位数量和消费者认知上都有一定优势,据说陈欧还花了不少银子买一两个算不上核心的技术专利,但也可以靠这一两个专利技术,一边起诉、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拉资本下水。小电,产品做的稀松,不足为道。怪兽,产品做也精致,加之背靠小米成本极具优势。
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我国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每单的平均金额哪怕是1块,一年下来这是个什么容量的市场,不可想象。当然,朋友也给我讲了自己的经历:朋友老孙在杭州借了某品牌充电宝,借的很痛快、还的很痛苦,索性99元买了下来。这玩意,给小心,下次一定自带充电宝(一次,吃饭时老孙说)。
高频、刚需、便利,是共享的基础,共享单车恰恰三个都占了,而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不同,单车可以随意停放,不存在归还的不便利性。而共享充电宝随借随还都制约在点位的多少上,影响了共享便利的特性。所以,才会出现老孙这样的事情,借的痛快、还的痛苦。
但是,随着点位的增加随借随还的门槛将越来越低。手机没电时充电是刚需,只是这个需求是否发生在共享充电宝哪里。这就看具体场景与点位的多少,陈欧的街电从小柜机出发锁定小场景、来电靠大柜机优势发力、占据大场景,怪兽在研发大小柜机,陈欧也准备往大场景走,研发大柜机。目的都是在全场景覆盖,以争夺点位资源。
思聪立贴为证,陈欧借势跟进,乐电只是过客,吃不吃翔还为时尚早,阿里持续观望。各家共享充电宝都在做局,谁能胜天半子,下一轮融资是关键。核心三点:1,资本看的是行业空间想象力,企业应该思考的是运营效率(租借率与点位)。2,成本与速度博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3,你的顾客心智中的份额,最终会变成你在市场上的份额。认知中的领导者,最终也会是这个市场中的领导者。快速进入心智,建立品牌认知优势,果冻我就要喜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