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离不开那个小玩偶?如何帮助宝宝度过恋物期

说起宝宝的“怪异行为”或“怪癖”,妈妈们一定会罗列出一个长长的“畸恋”单子,其中最典型的不外乎以下几项:

摸妈妈耳朵/乳房/头发等

摸妈妈耳朵/乳房/头发等甘之如饴,一个不摸不能入睡,一个不抱不能安心。

啃咬带妈妈体味的衣物

除了睡觉时,闲着也喜欢啃咬妈妈的睡衣、 内衣、T恤等。为此妈妈还特窝心,因为没我宝宝不行!

嗅抱捏带自己体味的衣物

钟爱只属于自己的充填玩具,小毯子,小毛巾,小枕头,别人碰不得,还不让你洗。妈妈开始疑心:宝宝生了什么病,恋上一块小毛巾?

握住抓紧妈妈的手

手手相牵让妈妈一步不得远离,否则哭闹不停。妈妈苦恼了,爱妈妈到如此让我怎么过日子?

吮吸拇指/啃咬指甲

随时随地想咬想啃宝宝自己说了算,因为拇指是我的,妈妈你管不了!

这真让小妈妈们从窝心开始演变到揪心,再从揪心难过加强到痛心难耐,最后上升到狠心辣手,强制断念断瘾。难道我们真的不能接受宝宝拥有自己的一份念想,一个“怪癖”吗?

宝宝恋母 ?恋物 自有因果

宝宝表现出来的这些“怪异”根本上是正常的亲子依恋行为,从广义上来讲,都属于恋物行为的一种,是婴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很正常的心理需求,更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一种阶段式的行为方式。

1.宝宝只认妈妈:天经地义

当新生儿对新世界缺乏安全感时,TA会对妈妈及带有妈妈感觉的一切产生依恋感,包括声音,体味,样子,抚触和器官等。

2.宝宝就爱用嘴:生理需要

而与生俱来的吮吸欲更会让宝宝贪恋乳头或一切可以替代乳头的物件。所以宝宝需要一个能让TA吮、咬、啃的物件来渡过囗欲敏感期。如你硬是不给,TA自会发明创造,于是小被角、小手指、妈妈的衣衫都会被TA有效地感情利用起来。

3.宝宝就爱自己:心理需要

宝宝除了妈妈,在交到第一个真正的小朋友前,TA需要一个自己的影子做伙伴,给伙伴起名,抱睡,为伙伴讲故事,一起去上厕所去吃饭,甚至去幼儿园,因为TA要对他/她好,因为他/她就是TA自己啊。

如果你要对宝宝好,千万要弄懂你家宝宝“怪异行为”背后的这些小故事。

宝宝依恋也分阶段

?恋母恋乳——约至两岁

?口欲期——可至3~4岁

?手敏感期——可至5~7岁

?安抚物的依恋——可至6~8岁

母爱是把双刃剑啊

1.过度恋母会得“母源病”

没有母爱的孩子会枯萎,母爱泛滥了孩子就会溺毙。脱离母爱的孩子,学习并完成自我独立的过程可能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然而割断母爱之绳的决心却必须在做母亲的初始就要落实,否则我们会犯下很多很多错误。

恋母严重会导致“母源病”。“母源病”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教育学者提出的,是当前在独生子女家庭中颇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孩子一刻也离不开妈妈,整天粘在妈妈身边。有的宝宝从生下来就与妈妈同床同被,还养成习惯入睡前母亲必须抚摸他甚至抱着睡。那些被母亲过分保护过分爱抚的孩子,除了胆小、内向、娇气以外,还容易患上感冒、哮喘或是尿床的毛病。

2.安抚物是母爱的传递

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母爱,但母爱却能通过物品传递到宝宝心里,尤其当妈妈不能陪在宝宝身边时,安抚物品就是宝宝自我安抚的好陪伴。我的2个儿子各有两个好伙伴:大儿子是一只填充小老虎,小儿子喜欢的是由我DIY的“小熊弟弟”,出牙时他们咬啃,入睡时拥着就可以自我陪伴乖乖入睡,不开心时还可以捧着自我安慰。虽然晚上有小熊陪着觉觉,但早上醒来宝宝们照样会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让我送他们去上学。因为他们明白,妈妈晚上也要睡觉,但妈妈却为宝宝准备了两位好朋友,这是妈妈的用心,更是妈妈的爱的传递。

宝宝恋物≠成人恋物

成人恋物癖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多为成年人,通常始自青春期,而且是把无生命的物品作为“性活动”的对象引起性兴奋。恋物癖几乎都出现在男性身上,所恋物品大都是女性的贴身衣物,如内裤、胸罩之类的东西。与孩子对某一物品的依恋完全是两回事。

TIPS:

与孩子寸步不离并不是伟大的爱!给予成长的空间才是智慧的爱!

应对“怪异行为”4方法

?尊重和理解宝宝的“怪异行为”

?安抚物解决孩子依恋心理

?给孩子有品质的陪伴

?培养孩子多元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