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厌食症少女连续7天滴水未进死里逃生
近日,“澳洲厌食症少女连续7天滴水未进差点死掉”的新闻在国内媒体热传。
据12月8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澳洲女孩Elle Lietzow,现年19岁,2年前因为患上厌食症,在最后的1周内水米不沾,最终体重下降到只有35公斤,体重指数仅有12(正常18.5~ 24.9),差点死掉。
厌食症,医学上称为饮食失调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可以表现为精神性厌食症,或精神性暴食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据报道,早年的Elle Lietzow看上去胖嘟嘟的,虽然体重仅比标准重几斤,却遭到同伴们的歧视和嘲笑。同学们会经常推搡和踢打她,并喊她为“胖鲸鱼”。
受到刺激的她开始疯狂减肥。先是参加了每天6小时的游泳训练,后来开始坚持长跑。
随着体重的快速下降,她收获了很多朋友和赞许。这强化了她对苗条身材和时尚的崇尚和追求。进一步开始大肆节食,后来发展到只吃鱼和蔬菜。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原本已经消瘦的她又减掉了13公斤体重,并因此第一次住院接受治疗。
出院后,由于不耐烦家长和朋友让她增加体重的唠叨,开始报复性暴食巧克力、甜甜圈和蛋糕等高热量食物。暴食使得她的体重快速增加到79公斤。
快速的肥胖引发她的超级厌恶,又开始疯狂节食减肥。她彻底断绝了一切正常食物,仅吃水果沙拉和加盐水煮青菜。
在短短几个月内,她减掉了近40公斤。
在最后的1周内,更是彻底禁绝一切食物甚至饮水。
最终在极度干渴驱使下不得不去走进卫生间盛满1杯水。刚喝1小口后,身体突然开始抽搐,遭遇到严重的癫痫发作,被送进医院。
经治疗康复后,他已经恢复了正常饮食,现在成了一个健康的素食主义者。
现在问题来了,一个原本消瘦的少女,整整1周时间水米不沾,居然挺了过来。说好的“不吃饭不喝水1周会死”呢?
看来人们的这种常识或者流言并不靠谱。那么,人完全禁食能活多久呢?
人体应对饥饿的代谢改变
除了氧气和水分,能量是维持生命最为急需的营养要素。人体所需能量由被称为三大营养物质的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给。
正常情况下,能量消耗主要通过每日进食补充的这三种高能物质,其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一旦这些物质不能通过进食补充,人就进入饥饿状态,人体需要做出适应性代谢调整。
葡萄糖稳态
正常情况下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由于结构中仅含碳、氧和氢这三种元素,代谢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其他代谢产物,因此也是人体的“清洁“能源。而且大脑、红细胞和肾髓质细胞等通常只能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因此,保持相对稳定的血糖水平非常重要,也叫葡萄糖稳态。
正常进食后,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葡萄糖并被快速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岛素释放,胰岛素通过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并转化成糖原储存,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当糖原贮存趋于饱和,脂肪细胞增加葡萄糖摄取并转化成甘油三酯以脂滴形式储存。就是说胰岛素就是一种能量储存激素。
数小时后,血液葡萄糖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人进入空腹饥饿状态。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转化成葡糖糖,抑制脂肪的合成,抑制糖酵解。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肝脏释放葡萄糖的增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因此,胰高血糖素是一种能量动员激素。
但是,以糖原形式储存的碳水化合物仅够维持24小时所需,连续饥饿24~72小时后,血液葡萄糖水平开始下降。
这时,人体启动将非碳水化合物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产物转化成葡萄糖,这就是所谓的糖异生。其中肌肉蛋白分解而来的丙氨酸和脂肪分解后的甘油部分是糖异生的主要原料。
最终,血糖水平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状态。
蛋白性代谢适应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虽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以作为糖异生的原料,但是其主要功能并非分解供应能量,而是维持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人体并不存储多余蛋白质,这就要求蛋白质的损失必须是最小化的,尽量保留更多的蛋白质是饥饿适应性代谢的第二优先级。
这主要依赖能量供给从葡萄糖迅速转变为主要依赖脂肪动员分解产物脂肪酸和酮体来实现。
能量来源的转换
饥饿状态下,人体能量供给发生系列转换。
人体在饥饿数小时后,血糖水平的降低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低胰岛素水平抑制肝脏、肌肉等外周组织细胞对于葡萄糖的摄取,转向开始分解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由于糖异生原料来源和代谢过程的障碍,长期饥饿状态下,人体最终主要依赖脂肪动员氧化分解来作为主要能量来源。
在饥饿约3天之后,肝脏就可以形成大量的酮体(乙酰乙酸酯、D-3-羟基丁酸酯和丙酮)并释放进入血液,大脑开始消耗乙酰乙酸酯作为葡萄糖的替代,此时脑能源需求约三分之一是由酮体提供。心脏也同样开始消耗酮体获得能量。
饥饿1周到几周后,酮体成为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乙酰乙酸酯可以产生两个分子的重要代谢中间产物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此时,脑组织每天对于葡萄糖的需求从饥饿第一天的约120克降低为每天40克。
这样,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就由肝脏分解脂肪酸转化而来的酮体供给,葡萄糖需要明显减少,糖异生压力降低,肌肉蛋白分解从饥饿第一天的75克减少20克。总之,饥饿状态下人体发生适应性代谢变化,葡萄糖利用受到限制,增加糖异生以保证最基本血糖水平的稳定,血脂肪酸和酮体水平升高,人体以分解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
可见,脂肪是人体能量唯一的战略储备,脂肪储存是动物应对饥饿状态而进化而来的巨大生存优势。
最终结局
甘油三酯存储终有一天会被耗竭,人体能量来源仅剩蛋白质分解一途。蛋白质分解加速,心脏、肝脏或肾结构和功能破坏、丧失,死亡成为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
忍受饥饿生存时间
如前所述,人体碳水化合物仅有1天的储备,蛋白质则没有多余储存可以作为能量物质可用。因此,在能量物质供应完全断绝的长期饥饿状态下,脂肪成了唯一能量来源。
在不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忍受饥饿的生存时间取决于三酰基甘油(脂肪)库储备的的大小。
据研究,一个营养良好、体重70公斤的人,拥有的总的能量储备总计约161000千卡。如果依照人体不同能量消耗水平,每24小时消耗能量1600千卡~6000千卡计算,总的能量储备可以满足约30~100天,即1~3个月所需。
因此,并非像通常的传言所说,一个人超过7天不进食就会被饿死。相反,忍受长达1~3个月饥饿而生存是完全可能的。
澳洲少女Elle Lietzow在原本消瘦,并完全断绝食物和水供给的情况下能挺过7天不死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绝食生存的实例
以上仅仅是纯粹理论上的推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让我们来看一些实例。
虽然,人类长期以来是在与饥荒的抗争中生存下来的。但是,饥荒中的人通常不会完全断绝食物,因此不可能作为观察目标。
也有例外,历史上的绝食抗争事件为我们提供了相对可靠的观察标的。
比如,近在1980年代初爱尔兰共和军绝食事件。
1980年10月27日,第一次绝食开始,绝食者除了水和食盐外,不吃任何东西,最终绝食坚持长达53天,没有人死亡。
1981年3月1日, 先后有23名激进分子参与第二次绝食,到5月5日,绝食的第66天为首的桑兹死亡。后来在7月31日,及8月初又陆续有数位绝食者相继死亡。
最终总计有10位绝食者死亡,绝食到死亡时间最短的46天,最长的73天。
又如,发生在1929年印度的绝食抗争和拉合尔阴谋案,一位绝食者在第66天死亡,而主角巴格特·辛格在坚持绝食116天后达到目标而终止绝食。
以上绝食实例也证明,人忍受饥饿而生存时间符合笔者上文的理论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