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款专为全国特殊学校(机构)研发的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学生评估干预系统
同时也是一套能覆盖儿童核心发展能力的非标准化评估量表
一件不用额外培训,新手教师(甚至家长)即可直接上手操作的评估干预工具
和一个打通「学生发展」和「教师对策」间壁垒,可直接匹配出活动方案/教案的人工智能软件。
筹备两年,这款由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团队自主研发的七维特殊儿童评估干预系统(下文简称:评估系统)于今日正式推出。
这次的评估系统将目标主要聚焦在全国2080所特殊教育学校,5.03万位特殊教育教师,目的是提升儿童感知、运动、认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社交技巧的全面战斗力。
为了确保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特地调研全国60%的地区,拜访第一线的特教专家与教师。
这里,有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1.有什么特别?
我做完你们的评估,能得到哪些不一样的东西?
能在评估基础上,直接导出针对性干预方案的,独此一家。以后,老师就能直接拿着它去上课啦~
试想一下,全班10位学生,一个老师平均带4个班,学生之间各有差异。在一堂课上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都难,更别提单独为某个学生的某个障碍去设计方案。
目前市面上的评估工具都能反映出孩子的能力发展数值和障碍程度,但也仅此而已。离开了干预,数字没有意义。
现在,再试想一下这个场景:当我们评估完孩子的某项能力,量表除了导出分数,还自动为你生成了匹配的一整套活动,训练目标、准备事项、具体操作一应俱全。
下一秒,你就能直接拿着它走进教室。
未来,系统还将从现在的PGC(专业生产内容)升级为UGC(用户生产内容),开放教师编写方案的入口,实现资源共享。
2.够不够专业?
你说无需培训,是因为量表不专业吗?
不,因为最难的部分已经被「攻克」!连家长都能上手!
相信经验丰富的特教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越是专业的量表,好像越难上手,越需要长时间的培训。
如此低的门槛,是评估系统不专业吗?
并不。相反,这恰恰是因为最专业、最困难的部分已做好了集中的任务分析。
本系统以华东师范大学王和平教授检核系统的理念为指导,量表中的每个动作都分析细化至最小单位。
检核评估(Checklist Assessment)源自于亚历克斯·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在教育中,将关注的重点归于教育的人及其活动,有着问题导向的基本特点,强调将所关注的问题加以分析细化、逐项检查。
以最常见的「喝水」为例。仅仅这一个动作,在七维系统里就被任务分析为20步,教师只需勾选是/否,避免了模棱两可的估分,降低评估者的主观影响。
传统量表在评估上多采用多级评分
也就是说,只要评估者(不论教师或是家长)对该儿童的发展能力非常清楚,几乎不存在任何学术门槛。
不仅如此,因为量表里的条目都是按照能力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所以,教师除了能清楚看到儿童的水平,还能获知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
3.会很繁琐吗?
Q:嗯...细分量表好是好,可做起来很费时吧?
A:长则3小时,短则1分钟。满足老师的不同评估需求
之所以时间差了180倍,是因为评估系统同时提供全面化和碎片化的模式选择。
整个量表共有974条条目,涵盖6大能力领域,24个模块,超过200个细分维度。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想要评估的内容,如:
我想知道孩子的大运动发展到哪一步?
孩子穿衣能力弱,我想知道他具体卡在哪里
......
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而不用次次耗时耗力。
考虑到特校的独特性,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大概的发展状况。
因此,评估系统创新性地设计了「初步筛查评估量表」,仅需5分钟的测试,就能粗略评估出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为入学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除此之外,该系统另一个革新点在于:在自然环境下进行。
无窗的屋子,雪白的墙,狭窄的桌子上放着几页纸。多数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就是在这样的评估室里施测。
受环境限制,很多项目都无法开展,如「叫爸爸妈妈」、「跟伙伴打招呼」,而且孩子容易紧张,干扰评估结果。
现在,教师可以在孩子游玩、学习中去观察和记录,只要观察够细致,评估时孩子甚至可以不用在身边。这种生态化评估下得到的结果,才更加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
当然,详细的评估报告更是少不了的。系统将自动导出为Word格式,方便教师的下载和修改。
「此时此地」、「全面多维」、「积极发展」,用现象学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发展和教育需求,这是七维评估系统所秉承的设计理念。
我们倡导用动态监控与比较孩子们各领域能力的变化情况,来探索更适合于他们的应对方式。
4.各种障碍都通用吗?
Q:我们是智障儿童居多,A校是自闭儿童居多。系统都能评估吗?
A:覆盖儿童发展的所有能力领域。所有特殊学校、各年级、各障碍类型的孩子都适用
七维一向提倡,不以障碍类型作为评估特殊儿童的基础,而是以能力领域作为参照依据,所以可以适应所有学校面向儿童的评估需求。
但由于目前的评估条目设计主要考虑特殊儿童的平均能力水平,对于单纯的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可能会出现「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由于视力、听力障碍儿童普遍没有智力损伤,因此多数评估量表对于他们太过简单。
天花板效应:儿童本身障碍的局限又使得其他一些如认识卡片、对话等技能,对他们而言无法掌握。
为了响应国家教委颁布的最新课标,此次评估系统充分涵盖了其康复训练的全部内容,来确保它与目前各省、各地特校教育需求的匹配,真正实现「符合国情,全国通用」。
5.还有.....一问
可能对特殊儿童家长而言,更深层的疑问是:
大数据时代下,对儿童的教育也能倚赖人工智能,像流水线一样生产吗?
对此,研发团队回应——
的确,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产品都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不过教育干预的方式方法却有迹可循。
在足够样本的积累下,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帮我们快速分析、获取最适合这一评估对象的教育建议。当然,如何把建议落实成最后的活动开展,考验的还是教师的功力。
科技改变生活。这款专业化的人工智能软件,是否将改写整个特殊教育脉络,我们不得而知。
但正如系统标语所写,「评估从未如此省心」,更可视化的特教蓝图,业已展开。
更多关于系统的咨询:
如有任何疑问
也欢迎在文末向我们留言
特教征途漫漫
我的努力和你的勇气加起来
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