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AdaHu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学生生涯中,每个班级,甚至每个人的身边,总会有一些这样的小伙伴存在:他们总是被老师或者家长训斥“不专心”“不用功”,上课走神是常态,作业交不出来是正常,迫于压力,早上经常“临时抱佛脚”地去学校抄作业。
当我们私底下给这样的伙伴定义为“智商不够”时,却觉得有失准确,平常玩耍中,大家的表现并无明显高低差异,甚至有些人在其他方面却有着超乎他人的特长,实在难以理喻,这些看起来如此矛盾的现象却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图片来自台湾小学课本
就好比大家熟悉的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野比大雄和胖虎一般,抖起小机灵,他们和大家比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却总是在“学习的战场”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没错,以上描述的种种表现,就是非常典型的学习障碍症了。
其实,在认知医学、教育学等领域里,我们有专门词汇去定义这些表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多致力于此领域发展的医务工作者,社工和教育学家等。在中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学习障碍”的存在,然而,相关的学术研究比之发达国家,还稍显滞后。
学习障碍症到底是啥?
学习障碍或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又称特殊学习需要,是指尽管智商没有问题,也没有发展迟缓,但是在听力、会话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计算能力、推理和推论能力这些特定领域的学习或使用上却出现明显问题而引致学习困难。这里的障碍可以是肉体上的障碍,也可能是精神方面的障碍。
图片来自谷歌
学习障碍是由什么引起的?
学习障碍的成因很复杂,目前尚未有确切的成因解释。对于天生有严重学习障碍,并且智商低于两个标准差(例:WISC得分低于70)的人,根据资料归类为智力障碍,简称智障或弱智。
这类人需要特别照顾,所以根据资料整理,不会把他们归入“学习障碍”一类。相反,对于WISC得分介乎80至100的人,由于他们仍然能够与一般人进行正常沟通,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前述问题就可以认为是学习障碍。
下面我们对美国学习障碍联合会对学习障碍的最新定义和对策内容做一个简要介绍:
1.言语听觉处理失调
首先是言语听觉处理失调,这个群体的人听力完全没问题,他们可以正常听音乐,对于复述一些非语言表达性的环境背景音丝毫无异常,却总是很难记忆和处理和语言相关的任务。
好奇宝宝(图片来自网络)
简单举个例子,这个群体的小孩对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口头指令总是很难正确执行,或者每当家长问小孩:“今天你过得怎么样呀?”但是他们却总是描述不清每天发生的事情。
也或许是,他们总对发音相近的词汇混淆不清。又或者总是喜欢提问“为什么,为什么呢”,即使对方已经解释过多次,他们仍旧乐此不疲地当着好奇宝宝。
2.计算障碍
第二种就是计算障碍,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总有些人爱自嘲说自己不善于理财,对金钱非常不敏感,其实这些自嘲者还远远够不到计算障碍的标准,真的计算障碍群体甚至连数字和符号都很难进行协调和统一,而有关研究却证实,大约5%的孩子都有计算障碍。
计算障碍(图片来自网络)
3.书写障碍
第三种是书写障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学习障碍,是一种因手写字产生的对学习的不利现象,书写障碍者通常还是可以写字,但是缺乏某些精细动作技巧。
例如,他们胜任绑鞋带等任务有困难。有些人也缺乏基础的拼音技巧,例如对于英文字母p、q、b、d,以及中文注音符号的辨识有困难。在书面上作文时经常会写错字。这些问题会在幼童时期,他们逐渐接触书写时浮现,可能会出现不合适的字体大小跟空间配置,或者如果没有提醒的状况之下会写错或拼错字。
书写障碍(图片来自网络)
4.阅读障碍
第四种是阅读障碍,通俗点讲就是难语症,表现包括,难以念出字词,难以拼出单字,无法专注阅读,难以连续书写以及无法在阅读时清楚念出字词,或是无法理解阅读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表现往往最先在学校发现,但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老师归结为不认真的表现。其实这些读写上的困难,并不是这个群体的人自己可以控制的。
阅读障碍(图片来自网络)
5.非语言类障碍
第五种就是非语言类障碍,顾名思义,就是不涉及语言的逻辑思维,理解能力方面的障碍,这方面的障碍会妨碍各种触觉,视觉-空间或者视觉-动作协调能力等等,导致人的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社会知觉以及人际互动方面有困难。
图片来自网络
不同地区对学习障碍的定义
不同地区对学习障碍亦有不同的定义,而亦可归因到医学、心理学或教育学等不同的范畴上。
国际学术界最早对“学习障碍”概念的界定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S.Kirk)于1963年提出的。他认为,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发育障碍。这些障碍不包括视、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
在此之后,学术界研究比较活跃,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宗旨,其概念有所不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公法94-142定义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学习障碍(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这两种定义以外,与此雷同却略有差异的定义也非常多,像香港,台湾地区,近邻日本,俄罗斯在此领域均有不少现行研究。
反观大陆的研究现状,虽然惊喜地看到部分研究能够突破长期以来,在“差生”、“双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等名义下进行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缩写LD)的相关研究,却仍旧很少有文章探讨LD的界定。
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学习困难”、“学习无能”、“学习障碍”等词语,以“学习困难”的出现频率为最高,这几个概念一直在混淆使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LD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
由于不同地区对“学习障碍”都有不同的定义,所以处理“学习障碍”应有不同的方法,这也就是我们强调定义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联邦教育署对于LD的定义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过程上的异常,导致儿童在听、说、读、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显示出能力不足的现象。
这些异常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调、阅读障碍和发育性失语症等情形。但LD一词不包括因视觉、听觉、动作障碍、智能不足或环境、文化、经济等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学习问题。
总结来说,在美国及加拿大,所谓“学习障碍”是指,对于一个已知其智力水平的个体,其学习能力未达其智力水平应有的能力。因此,对于弱智的学生,若他们所表现的学习水平与他们的智力相若,并不会被归类为“学习障碍”。
学习能力一般以其学科表现作准则。在欧洲,“学习障碍”的定义比较宽松,一般在欧洲所指的“学习障碍”,在欧洲以外的地方普遍当作“发展障碍”来处理。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共有的文化背景和距离优势,香港的定义是被内地借鉴和使用最多的。例如香港教育署心理辅导服务组(2000年)的定义认为,学习困难泛指一系列学习异常的表现,包括聆听、阅读、说话及写作方面的困难。当中较常见的有:读写障碍、数学运算障碍及语言障碍。
根据香港特殊学习障碍协会(HKASLD)的资料显示,患有“特殊学习障碍”的学童有以下5种分类: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特殊语言障碍(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发展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特殊数学运算障碍(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Mathematics)视觉空间感知障碍(Visual Spatial Perceptual Disorder)。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出现"学习障害"这一用语。从字面上说,它给人以重度缺陷的印象,即“从智力发展水准看,属正常范围,但个人内差中有严重的失常,亦即具有差异这一LD的特殊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遇到学习障碍如何应对?
过去的教学理论一般都会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设立特殊教育,但在讲求融合教育的今天,这种思想显得过时,况且在现今社会中,被送去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多是一些严重的智力障碍患者,因此单纯的学习障碍者及其家庭是并不愿意接受这种特色教育的。
所以,现时社会应对学习障碍,多是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改善。这种改善,可以是特殊仪器辅助,如:放大镜、助听器,也可以是教学法上的改变,如针对轻度弱智学生,降低知识难度。
特殊仪器辅助(图片来自网络)
好比,香港的《星愿小王子》系列,香港特别行政区全资拥有的公司—香港教育城于2005年香港教育统筹局第一轮信息科技协作计划中的在线学习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此游戏系列分为两个系列,分别为读写系列和Online系列,读写系列包括星愿小王子、星愿外传及星愿历奇,而Online系列为星愿小王子Online,现时分为九个部分。
《星愿小王子》(图片来自网络)
于多感官教学、思维训练、识字教学、英数游戏四个范畴提升学生的集中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思考反应等。
类似的益智游戏开发,国内的“爱海豚”系列等也不胜枚举。但都难逃实际效果测验这一关,因此很多专业的认知游戏开发在做过些许尝试后多半以失败告终。
通常这些障碍可能单独出现,也会合并出现,但不见得会有其他社交或是上课的问题。例如书写障碍也可能在妥瑞氏症、动作协调能力丧失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或是如亚斯柏格等自闭症候群发生。
总之,学习的成效和外界环境给出的讯息是否清楚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了解这些障碍的发生,取长补短,利用学习障碍的口语能力来辅助其非语言能力的弱势是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有效手段。
最后想说一句,学习障碍患者和本质上不爱学习还是有区别的,毕竟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不想学习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