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常会说一句:“先去验个血吧。这个验血,指的就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正如它的名字那样是一项十分常规的检查,不管是去参加体检还是去医院看病,几乎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检查之一,其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一般会抽取指尖、耳垂等部位的血液进行化验。别看血常规检查很简单,它作为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不仅对了解身体基本情况非常有价值,而且还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能够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常规检查的作用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读懂血常规化验单
在血常规化验单上,动辄就罗列着20多项指标,正常参考值被标注在化验单的右侧,除了用数字来显示结果之外,还有符号“↑”和“↓”来表示结果比正常参考值偏高或是偏低。
一、关注关键四大项
要想看懂化验单上到底写了啥,我们用不着非得了解每一项指标,只要抓住其中最关键的4项即可,它们分别是“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总数(PLT)”。
二、大项小项结合看
如果上述4大项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我们就要结合其它小项来进行分析,因为这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指征。
1、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可将氧气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当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三者升高时,常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提升血液粘稠;当三者同时降低时,则提示贫血。
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淋巴细胞比率(L)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当人体受到感染时,白细胞会增高来应对入侵的病毒和细菌等。当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淋巴细胞比率下降,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当白细胞计数不高甚至是降低,中性粒细胞比率降低,淋巴细胞比率升高,通常为病毒感染。
3、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
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并且在维护血管内壁完整、伤口愈合、炎症、血栓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血小板高于正常值,白细胞计数升高,则预示了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当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红细胞计数降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剧烈运动、女性月经等。
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采血前注意清洁
将准备采血的部位清洗干净,等到采血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
2、检查前应空腹
检查前一天晚上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禁食。检查当天早上只能喝白开水,饮料一律不能喝。从检查前三天开始最好吃素。
3、穿袖子宽松并且干净的衣服
检查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并且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
4、采血后正确止血
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
讲了这么多,您也许已经对血常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需要说明的是,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要确诊病情还需根据其它检查的结果互相印证、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