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 只要他们说不, 皇帝都不敢违抗, 到底是何方神圣?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可是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太大了,搞不好就江山易主了。

所以,自汉以来,一直在削弱丞相权力,到了唐朝,太宗改革朝政,使用三省六部制度,将原来丞相的职权分配给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多名官员。相权被削弱了,皇帝自然安心了,但是皇帝失去制衡之后就会胡作非为,导致天下怨声载道,人民揭竿而起。

于是宋代设置台谏官,将丞相的部分话语权和御史大夫的弹劾权分配给谏官,台谏官的长官也就是宰相之一。这些谏官上能强犯龙颜,下能监督百官,确保宋帝国平稳有序的运行。

图:宋朝谏官形象

将两宋的谏官相比较来说,北宋的谏官更为突出一点。北宋的谏官,天不怕,地不怕,据理力争,触犯龙颜是家常便饭了。被称为“殿上虎”,就连真龙天子也要畏惧她们三分,对他们无可奈何。从开国之君宋太祖到亡国的徽、钦二帝,都“深受其害”。

宋太宗也是被谏官管的严严实实的,当时寇准为员外郎,奏事与太宗的意见相悖,太宗不太高兴了,甩甩袖子就往后宫走。寇准一把扯住他的衣角,请他重新坐下来,把事情商量好了才退出来。寇准的行为,无异于虎口拔牙!因为忌惮谏官与自己针锋相对,使自己颜面扫地,下不来台,宋太宗曾央告宰相:“朕如果有过失,请你们不要当面劝谏,别让朕下不来台。”

?皇帝比较开明大度的时候,不会给这些谏官“穿小鞋”。但是皇帝比较昏庸的时候可不一定喽。

宋哲宗时期的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也是一个敢说敢做的正直良臣。有一次,宫中重金征聘奶妈。刘安世感到很奇怪,十四岁的皇帝征聘奶妈做什么?他猜想哲宗可能是以征聘奶妈之名来搜刮美女,于是他伤了一折奏章。并在朝会长对高太后和宋哲宗说:“陛下年纪还小,没有娶后就亲近女色,这是法理不允许的。希望太后保护陛下身体,为祖宗社稷着想,多读书,少淫乐,国家内忧外患,需要一位治世明君啊!”

总得来说,北宋谏官在劝谏皇帝,维护社会安定,平衡君权等方面有很大贡献。但是,谏官的作用也和个人品格有关系。赵普、寇准和包拯等人能够很好的履行职责,为江山社稷出谋划策,为天下苍生着想;蔡京、章淳等人,只知道舞权弄弊,阿谀奉承,陷害忠良,哪里还有半点谏官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