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的过程就是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少、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强的过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不变的规律。老大市场占有率是老二的一倍,老二则通过差异化的品牌诉求与老大形成明显对立,如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老三通过聚焦、专业经营得以存活,四、五、六处于乱战之中。行业越成熟,以侧翼方式挑战老大、老二的机会就越多,如安德玛VS耐克、阿迪。
这是个行业不断洗牌的过程,传统行业10年下来格局就清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说剩者为王也有几分道理。资本的助力会让行业格局清晰的过程加快,10年被压缩到三、五年、甚至是个把月。“行业时间”被资本大大压缩,意味着犯错成本大大增加,以前犯个错还有时间改,现在时间不给你改了。正如德鲁克说:当我们做一个决策时,不要忘了时间本身就是决策。
共享单车正在上演着生死时速。根据第三方市场数据显示:摩拜和ofo两家公司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朱啸虎:准确的说是两家占据了整个市场95%的份额。最近单车友商倒闭的倒闭,消失的消失,最后剩下的也许只有ofo、摩拜,加之双方上一轮‘你6亿我7亿’的融资量,ofo与摩拜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把游戏的门槛拉到其他玩家不能在玩的地步。
从数量到质量,还是从质量到数量,在这个认知上摩拜犯了战略性的认知错误。我的产品就是我的认知,很多时候产品不定性是因为我的认知还没有定型。另一位从事共享行业的CEO说,此话用在共享单车上一样适用。
刚性、高频、痛点,决定了共享的基础逻辑,便利性决定了一切,是否快速、大面积的占领市场是核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至于商业模式是跑出来的。在智能锁上游产能50万以下/月,而机械锁可以做到300万/月的行业之初,ofo与摩拜选择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ofo用了机械锁、摩拜选了智能锁,ofo选了数量第一、摩拜选了质量。你的认知在哪里来,你的未来就在哪里。
正是这样的选择,给ofo带来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负面认知。机械锁车的天然短板是安全性低,容易损坏、僵尸车,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你把资源投入到哪里,你的优势就在哪里。一位整车供应商直言:只要速度足够快、规模足够大,机会还是有的,早期损坏一部分又怎样?纵然是在品牌命名上早期的ofo,也因为无法认知而无法记忆。后期因为小黄车被人注册,无奈只好改成了ofo小黄车。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切记:决战的门票才是关键。
当ofo的速度与规模的优势,开始慢慢形成涟漪效应的时候,点位的优势、认知的建立,给了ofo一段宝贵的时间去修改前期因为快,而留下的错误。从机械锁到智能锁、从不好骑到好骑。你在关键认知上与对手有什么不同,决定了你的优势,决定了你是谁。你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坚持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勇气与智慧,也必须在阶段性赢的时候赶紧去把前期因为快而留在萝卜上的泥洗掉。
与ofo的快相比摩拜的慢就更慢了,前期口碑的优势淹没在一排一排的小黄车之下,7月底,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加入ofo,出任ofo执行总裁。现在滴滴需要再次回到舞台中央,朱啸虎在下一盘新棋局,对摩拜以打为合、对滴滴以拉为稳,共享单车逼宫大戏精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