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郁达夫的散文受到北京文化的影响?

在郁达夫的散文里,我们发现北京文化对外来民众的融合力很强大。郁达夫也曾总结道:地域环境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作用及地域环境和氛围对个体心理和人格的塑造作用是强大的,也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对人有着强大的同化力。这个理论用J﹒R﹒坎托的话来说就是“个体通过接触自己身处其间的各个心理集团,继续获得各种新的素质”。

北京,作为一个大国首都,毫无偏狭,不仅容百川之汇入,还将百川融于一已。因此,不管是哪儿的文化,只要到了北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北京文化“同化”。正因如此,只在北京生活两三年的郁达夫,不管是心理上还是日常行为里,或多或少受到北京文化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北京的文化有着一种怎样的独特魅力?

首先是浓厚的历史原因。为此,北京才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能施加无形而重大的影响于出现在此的人们。对于外来民众来说,北京不仅是首都那么简单,而是有了更深的含义——故乡。

因为它能带给人们那熟悉的、亲切的、深沉的乡土感。

对郁达夫来说,北京就是其第二故乡。十七岁时,郁达夫随长兄郁曼陀到日本留学,在经历了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留学生涯后回到祖国。其中,北京是他住得比较久的地方,因此在他心理就有了不一样的地位:

所以在北京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京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一鞭走出,出门前便觉胸舒,过芦沟方知天晓,仿佛一出都门,就上了新生活开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载,在北京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都会得重想起北京,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这一经验,原是住过北京的人,个个都有,而在我自己,却感觉格外的浓,格外的切。

或许,只有北京这座城市,才能如此亲切地唤起郁达夫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