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最大的一次火炮对决!拿破仑征俄之博罗季诺会战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博罗季诺会战中的拿破仑


1812年9月5日,亲率13万大军的拿破仑皇帝抵达了博罗季诺战场。他在驱马观察地形时,一眼便看出法军在向俄军主阵地发起进攻之前,必须先摧毁俄军左翼前端的舍瓦尔季诺多面堡。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第1军(由达武元帅指挥)第5师(由孔潘将军指挥)和第5军(由波尼亚托夫斯基公爵指挥)第16、18师(分别由克拉辛斯基、克尼亚杰维奇将军指挥),并派两支骑兵部队给予支援。双方的激战从傍晚日落前一直打到将近午夜才收兵。俄军损失了大约5000人后,放弃了舍瓦尔季诺堡,但为己方赢得了构筑工事的时间。法军虽然为自己赢得了一块重要的出击阵地,但其伤亡也几乎与俄军相当,第5师第61战列步兵团第1营死伤尤为惨重,坊间流传当皇帝询问该营身处何处时,团长布热如是回答,“陛下,它(长眠)在多面堡里”。
9月6日,整个战场平静得出奇。双方都在为一场重大会战做最后准备;俄军正全力以赴巩固阵地,拿破仑也渴望更细致地观察地形,准备其作战计划。正当拿破仑从舍瓦尔季诺堡北面的平坦地带,对俄军阵地进行观察时,达武元帅向他提出从侧翼进攻俄军兵力薄弱的左翼和后方。达武元帅认为,只需4万人便可以闪击俄军的这一薄弱防区,并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这种带有拿破仑特有风格的战术本该受到这位皇帝的青睐,但拿破仑在稍事考虑后却拒绝了这一作战方案——其理由也相当充分,俄军庞大的轻骑兵优势可以让他们轻易了解法军动向,迅速填补薄弱环节,此外,达武计划中需要行经的林地也不利于大兵团机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博罗季诺-俄军方面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罗季诺-法军方面

最后制定的作战方案是:达武率第1军的三个师进攻巴格拉季翁堡,达武的后方集结着缪拉的3个骑兵军(第1、2、4军);在达武左翼。奈伊的第3军在朱诺的第8军配合下,以近卫军为预备队,从拉耶夫斯基堡北面的谢苗诺夫斯科耶村攻击俄军防线。法军的整个进攻重心是在约4公里的战线上打击俄军左翼和中央。
此外,欧仁的第4军和第1军第3师在科洛恰河北岸作战,其任务是摧毁博罗季诺村,然后利用三座特制的浮桥渡河,向拉耶夫斯基多面堡进军。波兰人波尼亚托夫斯基公爵的第5军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从侧翼包抄俄军左翼。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库图佐夫将俄军的薄弱左翼布置和拿破仑没有抓住这个弱点而大加诟病。但实际上,库图佐夫手中保留着的大量预备队,可以迅速、可靠地支援俄军左翼。对于俄军这种机动防御,法军难以从侧翼包抄。即便不考虑俄军左翼较难通行的地形,即便法军能够迂回成功,俄军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撤下去。为了最大限度的消灭俄军有生力量,打垮俄军继续打下去的信心,结束这场旷日持久损耗巨大的战争,法军只能采取正面突击的战术,力求在狭窄地段上突破俄军防线,揳入俄军后方,将俄军逼至莫斯科河加以歼灭。
拿破仑与库图佐夫,一位是军事天才,一位是沙场老将。当面对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时,这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花招和诡计,转而选择硬碰硬的堂堂之阵来决定两个伟大国度的命运。
大音希声、大巧无工。抛弃了那些欺骗和狡猾,在由大炮和刺刀构成的战争天平上,双方将士的勇气和牺牲成了决定胜负的砝码。博罗季诺也注定将成为遍洒英雄血之地。
9月7日早上6点30分,法国人的大炮率先打破了清晨的宁静。12.5万法军在594门大炮的支援下,向总兵力接近15万人,拥有624门大炮的俄军发动了总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法军的12磅加农炮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法军的6磅加农炮


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两方军队聚集起如此多的火炮。这些由钢铁和青铜铸造的可怕猛兽,每一尊能轻易将最勇猛的战士撕成碎片。俄法两军的作战也都是围绕着己方火炮而展开。于是1200多尊吐火猛兽将肆虐博罗季诺战场,制造出无尽的杀戮。
按照俄军当时的普遍看法,炮兵应当视火炮如生命,甚至在博罗季诺战前两天,亚历山大还从圣彼得堡发出旨意,要求库图佐夫“不得将丢失火炮的炮兵连长列入嘉奖名单”。当时还是炮兵连长的米塔列夫斯基后来回忆,炮兵若想顺利向后转移火炮,就得在敌军步骑兵距离大约100沙绳(俄国旧长度单位,100沙绳约合213.4米)时选择退却。但俄军第一西方军团的炮兵主任库泰索夫少将(他在此战中阵亡)却给俄军炮手们下达了一条看似离奇的命令:
“让所有炮兵连向我确认,直到敌军真的骑上(你们)火炮才能离开。通告连长和军官们:他们必须坚持到敌人进入霰弹最近射程内再开火,这是确保我们不让出每一步阵地的唯一方法。即使放弃火炮,即使他们夺走你们的装备,也要在近距离上射出最后一轮霰弹!就算此后被敌军俘获,这样的一个炮兵连也会给敌军造成足以弥补火炮损失的伤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库泰索夫少将的最后血战,图中金色肩章者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炮位上战死的俄军炮兵


这道命令将让炮兵面临丧失装备乃至生命的处境,难怪库泰索夫本人在会战前夜来到拉耶夫斯基炮垒边感慨,“真想是知道我们中有谁明天能活下来!”不过,这道现代人看来难以理解,甚至有些恐怖的命令事实上却是俄法两军中的常态,同时代的黑森军官波贝克(Porbeck)曾这样描述他所面临的法军:
“法军指挥官的基本准则之一是:倘若炮兵能够在近距离上发射几轮具备破坏性效果的霰弹,给推进中的敌军造成严重损失,继而钉死火炮,让人员撤离战场,他们就不注重己方的火炮损失——因为法军可以轻易得到补充。”铜矿储量与铜产量远高于法国、火炮生产也十分发达的俄国,效法先进经验使用这样的战术也不足为奇。
如果说,博罗季诺会战之中,俄军炮兵展现了“守”的极致,那么法军炮兵就展现了“攻”的极致。炮兵出身,但已经贵为皇帝的拿破仑甚至亲自组织和部署了三个炮群共102门大炮支援第一军的进攻。尽管在前期因为长途行军损耗惨重,进攻中的法军仍然凭借出动的庞大数量和多年来的征战经验在正规步兵、骑兵、炮兵上处于优势。不过,在同样关乎会战胜败的火炮数量和质量上,法军似乎稍逊一筹。俄法两军主力都是最为常见的6磅加农炮,但俄军在12磅重炮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也拥有数目更多但弹道较为平直的曲射火炮俄军中的独角兽炮介于加农炮和榴弹炮之间,是俄军的主要曲射火力,不过法军步兵团携带了大量3、4磅团炮,这有利于及时协同步兵战斗。此外,法军炮兵将领的丰富经验也让他们在组织上优于俄军。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法俄两军火炮详表

?华沙大公国、萨克森、巴伐利亚、符腾堡等国的7磅石磅,口径约相当于法军5寸6线榴弹炮或8磅榴弹炮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火炮装填与发射流程图


总之,英勇无畏、久经沙场的法军炮兵,不但充分运用了步兵伴随火力,还有效压制住了数量上占据优势的俄军炮兵。他们巧妙利用地物掩蔽,将轻型火炮推进到距离俄军仅有两百米甚至更近的距离上,12磅、6磅火炮则以炮群火力展开火力压制,迫使一个又一个零散投入的俄军炮兵连退却。当时俄军依然采用炮兵连整体后移补充弹药的方式,而法军则让弹药车来回运输补给,这让法军实际投入的火炮数量事实上高于俄军,集中于某一要点的火炮数量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米塔列夫斯基如此描述拉耶夫斯基炮垒右侧的俄军炮兵命运:
“当我们到达现场时,一个部署在那里的重炮连很快就后退了,另一个连上前部署到同一位置,它尚未展开阵形、卸下前车,数百发敌军炮弹就已飞往那里。人和马真真切切地被屠宰,前车和弹药车碎片横飞……射出大约五发炮弹后,这个连放弃了阵地,另一个连抵达同一位置,蒙受了同样的命运……一个接一个部署在我们右侧高地上的炮兵连能够对五十乃至一百门敌军火炮做什么呢?”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拿破仑时代的火炮与炮车


就这样,法军炮兵用实心弹、霰弹、榴弹在俄军步兵的队形之中犁出了一道道血肉沟壑,将俄军骑兵的骄傲和身躯击碎,用集火射击打哑了一门又一门俄军火炮。他们凭借冠绝欧洲的炮位布置技术,以及勇敢到近乎疯狂的“大炮冲锋”战术,不仅在炮战中具备了决定性优势,也给敌军其它兵种造成严重损失。根据俄国方面的统计,在1812年之前的拿破仑战争中,俄军约有百分之十一点七的伤员为炮伤,而在博罗季诺会战里,炮伤比例竟高达二十一点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