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访日时座乘的强运之舰:二战日本海军日向号航空战列舰

▲本次主角——日向(左)

二战时期,旧日本海军的日向号航空战列舰是一艘很有特殊经历的军舰。该舰于1915年5月6日起工,18年竣工,后在4月30日服役。太平洋战争开战时“伊势”所属于第一舰队第二战队,并为战队旗舰。

在和平的20年代,伊势级主力舰参加的大事件寥寥无几。除了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时期,其担任过几次苏联沿海的警备任务外,还曾在1922年4月随长门迎接英国皇太子来访,在横滨港和声望号一起进行了英日海军聊欢活动。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原本准备前往中国海岸进行警备活动的伊势、日向还和主力巡洋舰比叡、雾岛驶入东京湾与长门一起参加了震后救灾活动。

1924年3月8日,日向从佐世保出港,前往中国海面进行军事活动(当时伊势改为吴港的预备舰,暂时解除现役)。同年9月2日,日向同金刚一道在东京湾东南野岛崎用因《华盛顿条约》而废弃的萨摩号进行了炮术设计训练。短短三个星期后,9月23日,停泊在大分县佐伯湾内的日向四号主炮塔突然发生爆炸,冲击波将炮塔天盖炸飞,炮塔内20多人死于非命。事实上,日向的三、五号炮塔也都发生过爆炸或失火。最巧的是爆炸都是按顺序来的。此前的1919年10月24日,日向竣工刚满一年多,其三号炮塔就发生了爆炸。1942年5月5日,在伊予滩附近海面进行炮击训练时,日向的第五号炮塔右炮管内发生了大爆炸,这次爆炸将五号炮塔的顶盖炸飞,造成51人死亡,11人受伤。据以后的调查结果,事故原因在于发射步骤出错而引发了弹头爆炸。返厂维修安装新炮塔势必赶不上接下来的中途岛战役,结果只能匆匆拆下炮塔,在开口处盖上钢板,上面加装新型25毫米三联机关炮而草草上阵。这三次重大事故都没有导致日向沉没,比起陆奥来说相当幸运。

1929年到1934年,伊势日向多次出动前往中国海面配合日本侵略行动。齐祖吉遍布厦门香港旅顺等地。1932年上海事变中,两舰曾担任威慑舰。

之后,日向配属于第一舰队第一战队,并为最新锐的战列舰,在“长门”竣工之前为联合舰队旗舰。1940年(昭和15年)6月22日至7月10日期间作为伪满州国的溥仪皇帝访日时的座乘舰。

▲战列舰日向

中途岛一战葬送了六艘航母中的四艘,舰载航空兵的实力下降了1/3。当时战局紧张,为了保持战争初期的有利局势,IJN开始竭尽全力恢复机动部队的力量。除了将以建造主力军舰为中心的《丸五计划》,改为主要建造航母的《改丸五计划》外,还计划用现成的潜水母舰(千岁、千代田、大鲸等)、大型客轮(德国的沙恩霍斯特等)等临时改造出3艘大型航母和4艘小型航母。

因前线需要以及“舰队派”的干预,最终选择了伊势一级作为航空战列舰。

▲改装后的日向

历史上的伊势与日向在改造为航空战舰后,虽然一直没能真正拥有舰载机,却得到了大幅加强的防空火力,外加利用甲板空间额外装载的防空火器,防空火力的密度在IJN战列舰中仅次于改造后的大和。其中最独特的大概是12cm30连装喷进炮。此炮一般只在空母上使用,伊势与日向是唯一搭载了此炮的战列舰,实战证明此炮对美军飞机具有相当好的威吓作用。

在这次应急改装中,日向还试验安装了22号对海警戒雷达,这是继伊势在试验安装21号对空警戒雷达以后,安装雷达的第二艘日本舰艇。

▲捷一号作战小泽诱饵队形

在这次战役中,伊势遭近失弹两枚,无损害。日向无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与雪风、时雨等克死队友的祥瑞不同,日向的奇迹在于,只要是在她的指挥下,就能让舰队完好无损地回来,在当时被称之为“无事之名舰”。由于海军内日向的强运是出了名的,以至于在有全灭可能的北号作战发动前,就有“日向、伊势、大淀は运が强いからきっと大丈夫だ”(日向、伊势、大淀都很强运一定没事的)这样的说法。实际上这三艘也都一直活到了吴港空袭。

依靠着较强的防空火力和两舰独创的弹幕射击法,伊势与日向在莱特湾战役与捷一号作战等行动中几乎无伤幸存。

北号作战完结后“日向”一直停泊在吴军港。在1945年3月1日被指定为第一预备舰,其后在3月19日在吴军港空袭中被3发炸弹(二号炮塔左舷后部、左舷锅炉室、舰后部)击中。受到损伤的“日向”在4月20日被指定为第四预备舰。5月1日为改为特殊警备舰,并在吴港外(情岛近海)作浮炮台。

于7月24日的吴军港空袭中,该舰受到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以波状攻击,舰长草川淳少将(战死后中将)战死,当攻击发生时约半数乘组员已经退舰。舰上留有约1000人,当中战死204人重轻伤者约600人。7月26日,日向以水平状态坐底,在战后的1947年(昭和22年)7月在完成解体后其舰历正式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