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高速服务区”,门票50少有人去

相信很多朋友在各种电影或者电视剧里,都看到过五花八门“驿站”。打个比方,古代交通要道上的驿站,就好比现在的“高速服务区”一般。然而,你去过真正的古代驿站吗?你想知道200年前的“高速服务区”是什么样子的吗?

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的伊林驿站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以“驿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导游风趣的介绍说:别看这里现在偏僻荒芜,然而200年前可是古代商路上的交通要冲,堪称一座繁华的“高速服务区”。

其实“伊林”是一句蒙语,意思是“纪元”和“初始”。根据专家考证,如今的伊林驿站始建于公元1820年。然而实际上“伊林驿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

相传早在蒙元时期,作为南北交通要冲,这里就曾经建立起古老的驿站——玉龙栈。公元1257年,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就在玉龙栈与弟弟忽必烈会面,共谋军事。

后来,随着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伊林驿站逐渐演变成“北方茶叶之路”上的一座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无数商旅熙熙攘攘,一眼望不到头的驼队满载着茶叶、皮毛、瓷器等货物在此修整,有的南下张家口,有的北上库伦,有的甚至远达莫斯科和西欧各国……纵横欧亚大陆数百年。

公元1899年,当时的清政府在张家口到库伦之间架起了一条电话线,在沿途设立了电报局,将伊林驿站命名为“二连”,正式标入地图之中。可以说,这一座小小的伊林驿站正是二连浩特的发源地。

作为国内唯一的一家以“驿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占地面积达9500平方米的伊林驿站博物馆完整地复原了清朝嘉庆年间驿站的盛景。远远望去,苍茫草原之上,蓝天白云之下的伊林驿站格外显眼,倍感沧桑。

在这一座伊林驿站博物馆里,通过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复原蜡像,再现了当年伊林驿站的繁华景象,以及“草原之路”、“茶叶之路”和“张库大道”等草原商贸文化线路的发展历程。

或许是由于如今地方太偏僻了,伊林驿站博物馆一年到头也没几个游客。我想这一座冷清的小驿站,才是二连浩特的真正的“根”吧!这一座门票50元的古代“高速服务区”,你想来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