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贫困的生活促使他发愤读书,成绩优异。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后,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两年后,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同年,发表小说《迟桂花》。
今天,我们来谈谈郁达夫的散文创作。
其散文,在清新的风格下,饱含着爱国之情,成为现代散文界的一座丰碑,且是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
不过,正如他对朱自清的评价:“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的似的秀丽的文章来者,大约是因为他在浙江各地住久了的缘故”。
正是这地缘因素,让他深受足迹所到之处的影响,就好比他的小说有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子,即在日本留学时所受的影响。
只是,在内心深处,郁达夫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华儿女,其散文充分地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中国文化情结。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北京文化又是这博大精深中的一颗星星,如老舍,也深爱着这北京!当然,还包括郁达夫。
因此,他的一些散文中透露出对北京的强烈情感,即强烈的爱!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