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就撕开日军防线!二战中的澳大利亚第1装甲师

?

在二战期间作战的英联邦众多国家中,澳大利亚是出力甚多的,其风格硬朗、作战剽悍的步兵师数次成为轴心国军队的劲敌。比如北非战场的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就曾令沙漠之狐隆美尔都赶到头痛。而澳大利亚人还的第1装甲师的经历则更为不凡。

在德军的装甲部队潮水般冲进波兰后,澳大利亚决定组成第二次远征军(Second Australian Imperial Force,简称2nd,AIF),像一战那样前赴欧洲作战。在先后组织了第6-9四个步兵师的同时,第1装甲师也一同诞生了。1941年7月1日,第1装甲师正式组建完成,担任师长的是约翰·诺斯科特少将(John Northcott),统率它的机构——澳大利亚装甲部兵团(Australian Armoured Corps)也在这一天宣告成立。

▲二战期间澳大利亚为远征军征召士兵的海报

▲约翰·诺斯科特少将

在编制上,第1装甲师有第1、2两个装甲旅,每旅三团,另外还有装甲汽车团、摩托车团、工兵团、炮兵团等等支援单位,看起来兵强马壮。但是在装备上,澳大利亚本土的坦克数量极少,到了1941年的11月,澳军手上只有10辆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8辆英制轻型坦克,外加30辆训练用的布伦机枪车。欧洲紧张的战事也无法让英军输送更多坦克到大洋彼岸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装备的缺乏使得第1装甲师没有办法跟步兵兄弟们上前线去。澳大利亚还试图自己制造坦克,无奈没有这个能力,第一辆自产的坦克“AC-1”直到1942年8月才走出制造车间,而且尚属实验性质,问题重重不堪使用。但是巨大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在第1装甲师组成后还不到半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海陆军不断向南挺进,澳大利亚本土陷入局势危急,却又无兵可用的窘境。对于第装甲师来说,这倒是给了他们一个上去拼搏的机会。

日本军队的快速推进使得第1装甲师前往中东接受装备和训练的预期化为泡影,但美国参战之后,就从另一边给予了澳大利亚军队大量的增援。因此第1装甲师在1942年的四五月间得到了一部分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和“斯图亚特”,开往更北部的地区加紧训练,为对抗日军做好准备。期间,霍拉斯·罗伯特森少将接过了指挥官的位置(Horace Robertson)。第1装甲师的官兵们焦急地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希望能够早日让日本侵略者吃些苦头。从中东调回的澳大利亚第6、第7步兵师也在5月下旬调回本土,他们将和麦克阿瑟手下的美军一起在北面的岛屿构成第一道屏障,为第1装甲师完成训练,也为同盟国军队积攒更多的力量争取时间。

▲澳大利亚在二战期间保有的坦克及装甲车数量(注:括号内数字来自其他资料,具体坦克数未知)

1943年前后,第1装甲师正式投入对日作战。7月18日,掘井富太郎少将率领的南海支队在巴布亚半岛的布纳登陆,迅速击溃防守海岸的澳大利亚士兵,企图从热带雨林中强行开出一条直达莫尔兹比港的道路。在澳大利亚第6、第7步兵师各一部的顽强阻击下,日军尽管看到了莫尔兹比港的灯火,但却与之无缘,最终在澳军的反击下不得不后撤。麦克阿瑟一面正面推进,一面在敌人侧后组织登陆,包围圈里的日军状况越来越糟糕,但是抵抗的疯狂程度一点都没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装甲部队出动了。

▲训练中的澳军“格兰特”坦克

受地形和运输船只不够的影响,第1装甲师在二战都是以各团甚至营连单位支援步兵作战。1942年12月18日,第2/6装甲团的8辆“斯图亚特”轻型坦克配属澳大利亚第18旅的两个营,从日军防线左翼发起进攻。已经与澳大利亚人作战数月的日军深知澳军的战斗力,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坦克的出现!在这几辆轻型坦克的有力支援下,澳大利亚步兵用了一个小时就撕开了日军防线。但“斯图亚特”毕竟是轻型坦克,负隅顽抗的日军第47野战高射炮兵大队急红了眼,把用于防空的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放平炮管轰击澳军坦克。在当月24日有2辆“斯图亚特”被日军高射炮击毁,其他坦克的作战行动也不得不中止。四天之后,日军飞机场被澳大利亚军队占领。随后,第2/6装甲团的6辆坦克又协助美军41步兵师发动进攻,日军力不能支,最后的战线被突破。历时六个月的科科达之战以美澳联军的胜利告终。

▲澳大利亚第2/6装甲团的“斯图亚特”协同步兵推进

之后,美军和澳大利亚联军在西南太平洋转入了反攻,第1装甲师接连派出装甲团和更小的部队支援步兵进攻,给日军带来了巨大恐慌。新几内亚的经验虽然证明了使用坦克对日作战给己方带来的巨大优势,但是装甲师这样大的单位在太平洋的岛屿根本无法施展,鉴于澳大利亚国内兵源呈现紧张之势,盟军高层在1943年9月撤销了第1装甲师的师部,其作战部队被分编给装甲旅这样更小的单位,与步兵共同作战时,则以中队这样更小的单位行动。

▲1945年,在婆罗洲配属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作战的第2/9装甲团的“玛蒂尔达”坦克

虽然没有欧洲战场装甲对撞的壮怀激烈,但是在气候恶劣,寸土必争的太平洋小岛上,坦克的出现同样是对步兵最大的慰藉,澳大利亚的装甲部队大部都常驻本土,但是出战在外的澳军坦克,从家门口一直打到印度洋附近,推动了二战的胜利结束。

▲1945年9月13日,原第1装甲师师长霍拉斯·罗伯特森接受日军第18军司令安达二十三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