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吧。

北汉结契丹入寇,命(赵匡胤)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赵光义)入白,太祖(赵匡胤)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赵匡胤)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太祖进登明德门,令甲士归营,乃退居公署。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范)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环按剑厉声谓(范)质等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范)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赵匡胤)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迁恭帝(周世宗的七岁儿子柴宗训)及符(皇)后于西宫,易其(恭帝)帝号曰郑王,而尊符(皇)后为周太后。

不知诸位发现没有,在史官的笔下,赵匡胤的帝位完全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强调他事先并不知情:

事情果真如史官们所记载的一样吗?诸位不妨来分析分析。

首先,御敌大军突然返回,时任殿前指挥使的石守信将城门打开,讨贼大军得以顺利入城。假如真的是“事起苍猝”,哪个将军敢这么大胆给“叛军”开门?而且,石守信还是赵匡胤的拜把子兄弟。

其次,当后周大臣范质等人被押着来跪拜“新天子”,赵匡胤还为自己喊冤,说是被人挟持的。此时,朝中文臣陶谷却迅速拿出“禅位诏”,还帮宣读,语气清晰,丝毫没有受到威胁的胆颤心惊。假如陶谷事先没有得到赵匡胤的某种“许诺”,你就是给他十个胆也不敢写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来。

我们再来看看赵匡胤的家史。

实际上,从唐朝起,赵匡胤的高祖赵朓一直到其祖父赵敬等人,多是任职一些县令、刺史之类的文官。一直到后周时期,其父赵弘殷才因军功被任命为“敬左骁骑卫上将军”。

在乱世,军功最重要。赵弘殷就因受大军阀“赵王”王镕派遣,亲率五百铁骑援助后唐庄宗,被任命为禁卫军军官,开始受到重用。

自此,不管朝代如何更迭,赵弘殷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仕途可谓一路飙升。

到后周显德时期,赵弘殷“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与其子赵匡胤“分典禁兵,一时荣之”。

不久,老赵暴病身亡。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将幼年的赵匡胤、赵匡义(光义)两兄弟带入禁军里,让他们在这里成长。

别小看这些经历,这样一来,禁军中的一些长辈就会成为日后“陈桥兵变”里的基础人员。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柴荣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次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奉命前往御敌。

同月初三,夜晚。

在离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全军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

出征大军返回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