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的百兵之王,中国古代最好的冷锻甲都能被它一枪刺穿

矛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且长盛不衰的兵器之一。自从人们发明了战争,矛便成了人们克敌制胜的兵器,被各个时期不同朝代的军队所使用。

到了唐代,随着重甲骑兵的没落,又长又重的铁矛很快被功能相近却更加短小的枪所替代,而且在唐军的部队中达到了人手一支的装备比率。而到了军事疲弱的宋代,短小轻便的枪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枪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器。枪的别名叫“肩二”,《清异录》:蜀王建军中隐语,枪曰‘肩二'。枪亦称为‘一丈威’,《事物异志》:隋炀帝易枪名为一丈威。

相传诸葛亮制木柄枪长达两丈(约6. 7米),竹枪长达两丈五尺(约8.3米)。《长枪法选.长枪说》:“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用于车战,骑战的枪明显长,用于步战的枪明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明显长,用于进攻的枪明显就短。长枪可达八米之余,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

在宋代,枪的种类极其繁多,并且分工明确。有守城专用的拐突枪,抓枪,有骑兵专用的双钩枪,单钩枪,还有步兵所使用的素木枪和锥枪。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枪中,造型内敛的锥枪却承担着极为艰巨的任务,它要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敌人和最坚固的铠甲。《武经总要》对锥枪有着如下评价:其刃为四棱,颇壮,锐不可折。

宋代时期,西夏人利用冷锻法打造出了那个时代防御能力最强的冷锻甲。冷锻甲对于箭矢和短兵器都有着极为优异的防御能力。锥枪简洁的造型以及穿透性强的特点,让它能刺透敌人的铠甲,成为最具通用性的主战兵器。而且它的基本造型被一直沿用到了热兵器时代,在抗日战争中依然可以看到锥枪的身影。

宋代枪的种类繁多是为了防御以骑兵为主的敌人,当枪组成如林的军阵时,会产生有效而可怕的杀伤力。中国古代著名的八阵图便详细记录了枪在军阵中的使用。在军阵中,通常是五人为一伍,不同的兵器相互配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达到攻守兼备。而这其中,持枪者则是起到了一个掌门人的核心作用,因此,到了明代,枪渐渐有了百兵之王的称号。而后世也一直沿用了这一个通俗的说法。

枪,在中国十八般兵器中位列第二,简单却有着极大杀伤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枪这种古老的兵器与它的使用者一起在抵御外敌的侵略中书写了永远值得铭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