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气候峰会正在召开,气候变暖什么的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是既然全球变暖了,这冬天怎么还是这么冷啊?
全球变暖确实有
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但是我们的星球确实在变暖。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大约升高了0.85℃,而且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冬季升温高于夏季。其结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减少了10%,夏季北极冰层厚度减少了40%,自1901年至201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0.19米,而且还在不断加速。可以说,最近的这几十年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至于我国,情况要更糟,平均气温的升高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几乎两倍,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也超过了全球平均值。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五次评估,已经将全球气候变暖归因于人类活动(可能性大于95%),这一观点经过了严肃的论述,是可信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承担引起地球气候变化的主因。到2006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已经达到385ppm,较工业化之前增加了30%。当然,这还是海洋帮我们吸收了大部分热和二氧化碳的结果,否则,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全球变暖会使地球上的干湿对比更加显著,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干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干旱面积增大了2倍。根据模型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一半人口面临缺水,最终粮食也将减产。即使采取强力的减排措施,全球变暖也仍将延续一段时间,到2100年,二氧化碳浓度仍将达到421ppm,如果不加遏制就更惨,将达到900ppm以上!升温之旅,这才是刚刚开始……
今年可能是暖冬
虽然今年的冬天来得有点早,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有点冷,但是,这是小气候事件引起的,并不能改变对今年暖冬的预测。因为厄尔尼诺(El Nino)去年来了,今年还没走。
厄尔尼诺是“上帝之子”或者“圣婴”的意思。不过提出这词的不是科学家,而是渔民。太平洋东海岸,也就是我们的对岸附近,有一股冷水流,叫秘鲁寒流,它从南半球高纬度一路向北,把冷水输送到赤道附近。水流带来了大量的饵料,使沙丁鱼和鳕鱼等冷水大量繁殖,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秘鲁渔场。从19世纪初,渔民发现这里偶尔会出现一条暖流,导致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大量鱼类死亡,这种现象大约在10月到次年3月之间出现,特别是在圣诞节前后。于是,渔民畏惧地称之为“上帝之子”在发怒,厄尔尼诺由此得名。
一般来讲,每2-7年就会发生一次厄尔尼诺,它的实质是太平洋在赤道附近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结果导致洋流异常,原本位置的暖流向东移动了。东移的暖流会将大量的降水带给中、东部太平洋岛屿和沿岸国家;而这些降水本该带给西太平洋国家,于是,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地就会发生干旱。随后,这些影响会随着大气环流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改变气压、风向和海温,最终引起全球气候异常。一般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连续五个月高出平均值0.5摄氏度以上,就足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因为海水每升温1度就意味着当地的气温要升高6度。最初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只是东太平洋地区的局部现象,后来通过气象卫星发现,在世界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依据以往的情况,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暖冬、南涝和北旱。
还需要指出的是,厄尔尼诺之后,往往紧随其后的还有“拉尼娜(La Nina)”,也就是气候异常的境况又会反转过来……这个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是科学家根据“上帝之女”的意思补上去的,也就是厄尔尼诺的妹妹,大概就是哥哥来溜达了一圈,然后妹妹继续的节奏……不幸中的万幸是,不是每一次妹妹都会跟来。
现在,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正在升高,持续时间也在增长,比如2001-2010年这十年,只有2001、2008年完全没有发生过厄尔尼诺现象,更不幸的是,剩下的这两年发生了拉尼娜现象——气候异常居然像常态一样。
厄尔尼诺会带来暖冬,甚至在还与全球气候变暖还存在协同作用的时候能够扭转我国的局部气候规律。如按照我国的气候特点,1998年南方洪水,大面积降水以后本应是度过一个冷冬,但是在1997-1998强厄尔尼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加持之下,1998年仍然有个暖冬。这一次的厄尔尼诺虽然比不上1997-1998年的,但也不弱——2014年我们也因此度过了一个暖冬。按照一般规律,厄尔尼诺的第二年的影响应该更大,因此,2015年,如果局部气候变化不够强,应该是无法扭转暖冬的局面的。
当然,因为还有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冬天到底是冷是暖,还是要到2016年2月后才能得到结论。毕竟,预测理论再好,也不如马后炮准嘛。
有些地方真的会变冷
不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仍然会有一些地方在一些时间会变冷,因为我们所说的是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非某个地方气温的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实际上是在造成局部气候的异常和极端化,或者说,会使某些地方过冷或者过热。
其中,最突出的还是洋流造成的影响。在洋流冲,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因表层受到风吹而产生的“风生洋流”外,还存在着因为海水密度梯度而形成的深海环流。由于全球变暖,现在全球表层海水的密度正在变小,一方面是因为海水的热膨胀,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冰川融化稀释了海水——它们正在破坏着因海水密度梯度引起的环流。
比如说,通常墨西哥湾温暖的表层海水会被输送到北欧的格陵兰岛海域,然后释放热量,最终下沉回流,这一结果使得欧洲比同纬度的美洲要温暖许多。但是随着北极冰川的融化,格陵兰岛海域表层海水淡化,密度降低,海水无法沉降到原有深度,洋流被削弱,结果西欧得不到足够的热量,骤然变冷。近年来,欧洲的严寒的大雪很可能就有这一过程的影子。
可以说,虽然全球总体是在变暖的,但是具体到某个地方,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某个具体的地方未必一定就会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