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界大腕冠名歌唱比赛,新晋面膜金主入驻网播综艺,运动品牌穿插访谈节目……作为正经吃瓜群众,你真的能看懂广告商挑合作平台时的脑回路吗?
为什么要插“这些”广告?
俗话都说“买的不如卖的精”,换到插广告这里也是,可能你还在一脸懵逼地吐槽无良导播又在广告间插播电视剧,实际上已经被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的广告套路了还没发现。
通常我们想要说服人、特别是说服人去买买买时都会走两种途径,一种是摆事实讲道理,认证+权威堵得你只会点头跟着说“对对对”;
另一种则是不断在你面前刷存在感,电视剧广告是它、综艺里面有它、刷个微博还能看到代言人在安利它,仿佛它广告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占满你的心,不求独一无二,但求你购物得能在第一时间想起它。
前者走的是中心路径说服,主要关注论据,如果论据有力且令人信服就很可能说服他人,比如你会在购买电子产品、代步工具等“技术流”产品前或多或少做个比较分析;
后者则用的外周路径说服,顾名思义关注的是那些能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去管论据的可信度有多少,毕竟,当人们心不在焉或者没有积极主动地思考信息时,熟悉易懂的表述会比标新立异的、吊书袋的表达更有说服力,类似零食、饮料的推销,能让你把他们的产品和愉快的情绪联系到一起,商家就已经成功了大半,至于配料分析,你真的会去在意?
你以为它们什么重点都没说,压根没法说服你掏钱包,孰不知它们混完眼熟就够了,毕竟快销产品不管放谁家都是得时不时就备货的,等哪天你没心情挑挑拣拣了,顺手放进购物车的没准就是它家的。
这些“乱入”的广告有效吗?
关乎公司财务机(shui)密(fen),各家金主粑粑到底赚没赚钱、赚了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看看更直观的——自打它们成了冠名商,潜在顾客上帝们究竟翻了它多少牌子?
上图为主打洗衣的品牌某白、某月亮、某能、某妙在2016年1月至今的网络搜索指数,其中某白冠名的美食类真人秀节目(2017年7月22日起开播至今)播放期间的搜索数据(蓝色)似乎有些平淡,那么我们再往回看,某白在连续三年冠名某档明星歌唱比赛时的曝光情况又是如何?
如图,2013年初至2015年中,某白品牌关键词出现了几个搜索涨幅较大的时间点,无一例外,均和其冠名节目相关。
作为热点来追,这个搜索量不一定够看,但作为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日化品牌,能在平缓的曝光量上再起波涛,大概这波广告真不一定会亏呢,至于关注度和购买力之前划没划等号、某白有没有在闷声发大财,大家就看破不说破好了。
关于广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两个被证明有效的干货,被套路了别怪我事先没提醒你。
语速较快时,我们对广告的专业性和信赖性都会增加。心理学家让志愿者听一段有关“喝咖啡有害”的录音,结果显示人们会认为语速较快的说服者(每分钟约190个词)比语速较慢的说服者(每分钟约110个词)更客观、更聪明也更有见地,且语速越快的说服者越有说服力(Miller&others,1976)。
与我们行为相似或者不经意间模仿我们姿势的人对我们来说似乎更有影响力。尤其在与个人品位、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相关的主题上,相似的说服者更具有说服力。比如微博上和你同样热衷吃土的美妆达人推荐,与来自品牌包装的高大上广告,前者会让你更容易吃下这份安利。
什么样的广告会让你控制不住自己买买买的双手?欢迎来补充~
33IQ,在线思维训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