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币汇率几乎是“恶性”升值后,周一(2017年9月11日)迎来久违的贬值。9月11日上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53,日内跌约35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较上日官方收盘大跌逾500点至6.5137元,较上日夜盘收盘跌250点。
一个直接因素在于中国央行自9月11日起将境内金融机构开展的代客远期售汇类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零。此举释放了央行不愿意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或可有效放缓近期的猛涨势头。有分析认为,也可避免直接入市干预。“避免干预”是站不住脚的。
人民币汇率从2014年升值到顶点,到了2015年8月开始人民币汇率改革,此后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市场忧虑,为此央行通过一系列措施阻止人民币贬值,比如挂钩一揽子货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几度改革,日间波幅的扩大,到最近推出“逆周期因子”来调节汇率等,最为有力的措施是几乎叫停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恢复此前已经出台但几乎中断了的外汇管制措施,并且对居民申请购汇实施了诸多限制措施,这其中包括突然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至20%。这些纯行政手段一举遏制住了人民币按照市场机制贬值的走势,出现了2017年人民币疯狂升值的状况。
由于2017年以来人民币几乎疯狂的升值,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速,主要表现在对出口以及出口企业几乎是致命性打击。中国2017年8月出口增速放缓不及预期。根据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以美元计价,中国8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计) 5.5%,预期 6%,前值 7.2%。出口的回落,与先行指数PMI的趋势一致。此前公布的8月官方制造业PMI的分项数据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回落。
人民币疯狂升值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仅2017年8月,离岸人民币累计上涨1.94%。分国别来看,8月,中国对美日欧的进出口增速全部放缓,对日出口甚至录得了负增长。也就是说对发达体出口全部熄火。这对中国出口这驾马车影响前所未有。
一个深刻教训是,汇率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市场。这就要求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由供求关系来决定货币汇率。如果非市场手段来左右涨落就会出现严重伤及“无辜“一方的情况。所有市场规律内在要求强的市场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过,对汇率过度干预最终伤及的出口经济,是出口的实体企业。
出口企业利润已经越来越薄,一些企业利润低于银行贷款一年期利率的4%左右。而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近5%,已经将出口企业微博的利润全部吞噬掉还不够。这半年来,出口企业叫苦不迭,苦不堪言,步履维艰。然而,央行却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最终毁掉的是中国经济之大计。
可以预料的是,在高层发话情况下,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至0只是第一步。如果资金流动状况保持良好,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或许是逐步解除其它资本控制措施的前兆。接着,央行起码应该尽快取消无事生非出的各种外汇兑换交易限制。相信,2017年后几个月,人民币应该逐步走贬,年底触及1美元兑6.7元人民币不是没有可能。
更有乐观者预测,除了反映出中国政府对资本外流的政策容忍程度更高外,还明确释放出灵活的汇率机制改革或加速推进,毕竟市场化汇率体系是中国的政策目标之一。对此,我不抱乐观态度。一定要清醒:在中国谈经济金融等一切问题,切记,不要脱离中国是万能政府这个最大现实。汇市、股市等都牢牢掌控在政府的手掌心之中。人民币汇率如何走,股市涨与跌,都由有形之手指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