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年前的今天,设计北大校徽,师生恋的文学巨匠鲁迅出生

136年前的今天,设计北大校徽,师生恋的文学巨匠鲁迅出生

【祖父行贿导致家庭败落】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名秀才。童年生活于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这成为后来小说集《呐喊》、《徬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1892年(11岁),就读于私塾三味书屋。1893年(12岁),祖父向浙江乡试主考官行贿,谋求父亲录取,结果被举报,革职下狱,被判斩监侯。家庭从此中落,4年后,父亲病逝;8年后,祖父才得以赦免。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8年4月(17岁),鲁迅进入‘无需学费的学校’:江南水师学堂,分在管轮班。才读几个月,便转考入南京矿务铁路学堂(简称矿路学堂)。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采煤,鲁迅感到非常新鲜。1902年1月,毕业后,考取了官费对日留学生。

【留学日本从医再从文】

1902年2月(21岁),鲁迅进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这是专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的速成学院。期间,他是班上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他与许寿裳、陶成章等组织浙江同乡会,出版月刊《浙江潮》宣传革命。1903年,鲁迅参加了鼓吹革命的“浙学会”。

1904年4月(23岁),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后,按清政府给予的官费资格,应该升入东京帝国大学采矿冶金科学习。但鲁迅决意学医,进入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成了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学制四年,不收鲁迅学费。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同年底,鲁迅成为光复会第一批会员。

1906年(25岁),鲁迅在课堂上观看日俄战争的幻灯片,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不久,鲁迅作为医专大二生退学。回到东京,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

【14年的教育部公务员】

1909年(28岁),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优级生理学、初级化学老师,绍兴府中学堂监学,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等职务。此时,鲁迅才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小说)。

1912年(31岁),鲁迅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搬到北京,任教育部佥事。这时,他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后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

(鲁迅与泰戈尔合影)

鲁迅共做了14年的北洋政府公务员,直到1926年被教育部署总长章士钊免职。他主要的业绩有:担任国语统一会教育部代表,协调制定注音字母;参与中华民国国徽设计案;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术字体;督导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与女学生相恋被开除】

1918年(37岁),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用现代形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者。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5年10月(44岁),鲁迅与小他17岁女学生许广平相恋。1926年3月,鲁迅抗议三·一八惨案,写文《记念刘和珍君》。8月,许广平发起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罢免校长的学潮,鲁迅表示支持,被教育部免职(后曾提起行政诉讼并获胜)。

于是,在许广平陪同下,鲁迅南下,任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1927年1月16日,进入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10月,搬到上海,为避免政治迫害,住在上海公共租界。

【万众瞩目的民族魂】

1930年起(49岁),他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期间,鲁迅写了大量杂文,与许多文艺界人士如郭沫若、郁达夫等发生论战。他扶植了不少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55岁),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

他的死引起全中国的注意,治丧委员会由宋庆龄、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组成。10月21日下午,给鲁迅送葬的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到达万国公墓墓地时,现场人山人海,约两万余人。民众自发为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了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论鲁迅》演讲,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对鲁迅评价极高。在延安创办的文学院,也改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了高度肯定。鲁迅的众多文章被选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而鲁迅在台湾,则被当作反面教材加以贬低。

(毛泽东为鲁迅墓题字)

在鲁迅一生最后的6年中,他是左翼报刊读者群心目中的偶像。他死后不久,二十大本的《鲁迅全集》就立即出版,成了近代中国文学界的大事。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有关鲁迅的著作大批出笼:回忆录、传记、关于他作品与思想的论著,多得不可胜数。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从没有人享此殊荣。

1949年,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了一首抒情诗,题为《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966年,纪念鲁迅逝世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