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科技企业飞跃发展让美中德抓住了未来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的关键时刻,科技创新,特别是紧紧围绕IT或者ICT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尤为重要。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将赢得未来。

      在这场历史性转变或者说转折过程中,强国大国仍然是主导者、引领者。美国当仁不让成为IT科技企业发展的领头羊。

        股票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经济景气与否的温度计,同样是IT科技行业企业发展如何的反映。世界股市截至2017年6月底,总市值合计达77万亿美元,是历史最高水平。发挥引擎作用的是美国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市值合计占世界股市总市值的约40%。在美国,市值排名在前五位的上市公司与以前完全不同。世界最大的企业当属美国苹果公司。进入本世纪以来,美国苹果公司市值迅速膨胀至原来的150倍以上。笔者屡次说过,在美国明显的格局是,IT企业取代资源和制造业等重厚长大型企业。谷歌、微软、亚马逊、特斯拉、甲骨文、高通、英特尔、IBM等都是科技公司在股市耀武扬威。最有代表性的是,脸谱公司成立的时间就是在本世纪(2004年),仅用了8年时间就上市,上市后市值迅速膨胀。美国科技公司的飞速发展,支撑美国度过金融危机后经济迅速复苏。取苹果公司和奈飞公司等的首字母组合成的“FANG”,象征着美国科技企业的气势。

       德国科技公司紧随美国之后,成功将IT科技技术嫁接应用于传统制造业上。德国传统制造业特别是重工业世界一流,但反过来在世界以互联网等IT科技大发展中往往容易成为包袱。然而聪明踏实厚重的德国人敏锐地观察到新经济的发展趋势,率先提出IT深度融合于重工业制造业的工业4.0概念。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个性化定制、人工智能等全面引入到制造业之中。使得德国不仅“保留住”传统重工业制造的优势,而且紧紧抓住了工业4.0的新浪潮。

         德国在欧洲市场正在独树一帜地完成新陈代谢。德国市值最大的思爱普公司是政府提出的“工业4.0”项目的先锋队,从软件方面支持“物联网”,取得了飞跃发展。

笔者常说,互联网虽然发明于美国,但互联网商用在中国却发展到了极致。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物流、网络新媒体新娱乐新文化等,中国在世界不输给任何国家。这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当然企业家精神与优秀企业是推动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BATJ就是典型代表。阿里巴巴的自由现金流为1万亿日元规模(约合人民币596亿元)。该公司正积极并购不断成长,市值规模眼看要达到丰田公司市值的2倍多。腾讯公司与阿里巴巴“并肩战斗”,市值与阿里呈现犬牙交错之态势。

       仅从互联网商用以及IT科技发展看,中国没有丧失机会,反而紧紧抓住了机遇。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最悲催的是日本。东京股市规模在1989年泡沫时期曾是全球第一,现在是第三位,位于美国两大股市之后。在安倍经济学相关政策影响下,东京股市略有起色,但二十一世纪的步伐依然沉重。从股市指数涨幅来看,东京股市指数比上世纪末仅高出40%左右,当然完全无法与比上世纪末高出1.6倍的纳斯达克市场指数相比,即使与比上世纪末高出90%的德国股市相比也逊色不少。即使是市值最大的日本企业丰田公司,在世界企业市值排行榜中也仅排在第40位左右。阿里巴巴的市值规模眼看要达到丰田公司市值的2倍多。世界最大的企业苹果公司市值为丰田公司的4倍以上,相当于排在前10位的日本上市公司市值之和。

      当然,需要提及的是,市值排在第四位的日本软银集团在科技企业领域孤军奋战。

       IT企业较少导致股市总市值上升有限,科技企业受周期性金融危机影响也不大,而且对经济推动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作用却很大。一句话,谁掌握与抓住了IT科技行业发展,谁将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