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外,古城旁,茂林修竹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往往一派清幽,满目萧条。莺鸣蝶舞,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盎然的生机常常给人以温煦与清爽之感。令人舒心的自然环境最能够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净化,使得浮躁的内心能够摆脱俗世的困扰,在那种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新环境中,得到一种圣洁的洗礼。可以说自然拥有着巨大的魅力,同时也具有治愈的神功,多少在自己的仕途上侘傺无聊,铩羽而归的人在美好的自然之中慰藉了自己无故受伤的心灵以及伤痕累累的灵魂。

绚丽美好的自然常常把自己最动人的一面巧妙地表现出来,使人在对清爽怡人的自然环境的深深陶醉之中,也能感受到自己作为自然万物之一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宋 苏轼《鹧鸪天》

苏轼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己居所周围的景象,森林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有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将美好的自然染上一抹喜人的绿色,一抹清澈的绿色,那是生命力的表现。青翠欲滴的竹林边,原来干净清澈的池塘丝毫不染尘埃,清澈见底,可是天气干旱之后,满地枯草,萧条冷落,聒噪的蝉鸣声连绵不断,起伏不停,扰乱人的心智,所以他信步走去,去放松自己的身心,宽慰自己的愁绪。他所看见的是在湛蓝的空中不停翻飞的白色鸟儿,多么得自由轻松,多么得敏捷自如。流着浅浅的水流的池塘里,那些美艳的红色荷花袅袅娜娜,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弥漫在空中,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上片运用非常精炼浓缩的文字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这七种令人神往的迷人景色,文字的内涵丰富令人咋舌,但是描摹旳精细程度堪称经典。尽管读上去给人一种热爱生活的积极情绪,但如果我们细细地去研读的话,不免会读出一份凄清与冷寂,熟悉苏东坡生平的人应该知道,他此时处于被贬黄州期间,虽然表面上是黄州团练副使,但是却是名存实亡,其实是被软禁在黄州,他内心的悲苦与凄凉可想而知。

在那富于乡土气息的农村野外和那古朴而且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古城墙旁边,总能够非常真实地使他感受到那种蓬蓬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并且为之所感染,内心里满是欢喜与振奋。此时已经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苏轼在满心的悲苦与哀伤之中,渐渐找到了一丝内心的宽慰,农村生活的真实使得原本热衷功名,一心想要在功名利禄上有一番成就的他能够逐渐做到随遇而安,随缘自适,不强求,不奢望。“杖藜徐步转斜阳”,他闲适自如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困境的突围,一种内心藩篱的突破,一个“徐”字让人不禁联想到他的从容不迫,其实这也是他的人生姿态,也是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一份内心里的释然。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其中一个“殷勤”似有拟人意味,读来仿佛是他在对着上天的一种真挚的询问,上天眷顾我,特意为他降下甘霖,实际上此时他的内心里有着无限的悲慨。“浮生一日凉”饱经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他,面对人生的境遇,他想要逃离那些争斗,尽管说有着一些消极情绪,但是也由衷地表达着苏轼想要在美妙大自然中放松自己,度过自己余生的愿望。

苏轼尽管早年在自己的仕途上不够如意,却能够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牢骚的发泄,得到愁绪的排遣,过上了富足的精神生活,他与自然为伴,从中汲取灵感,获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