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想跟英法联军议和?乐平泉、王海诸商犒军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震惊世人。在火烧圆明园之前,清政府曾经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促成议和,推举京中商人代表同仁堂掌柜乐平泉、恒利木厂掌柜王海,组成商人团,带着牛羊水果酒类物品,前往联军营地犒军。但是这次犒军的结果却大失所望,相关的史料中留下两种说法,一种是僧格林沁阻止了这次犒军行为;一种是联军声称拒收礼品,却将礼品抢走。笔者尝试根据所能找到的历史资料将事件进行梳理,还原事件的大致情况。

咸丰十年八月十七日(1860年10月1日)
《额尔金书信和日记选》联军自从八里桥之战后就驻扎在八里桥,昨天(9月30日)早上联军接到清政府的来信,建议联军撤军到张家湾,在那里签署协议并归还人质。但联军没有同意这个建议。
八月十八日(10月2日)
《1860 圆明园大劫难》第十四章《北京啊!北京》提及此日北京商贩们向英法特使写来请求书,希望他们停止进军京城,而且答应向联军赠送粮食、牛羊肉及猪肉,白酒和各种蔬菜水果等。联军认为此计出自清政府。
《越缦堂日记补》提及此日内阁中书舍人梁某持酒牛前往联军营地犒军。
八月十九日(10月3日)
《越缦堂日记补》提及廷议派遣乐、王前往联军驻地议和。并要求聚集京城千余名商人随行壮威。
《1860 圆明园大劫难》第十四章《北京啊!北京》提及法军将领蒙托邦接收到增援部队和弹药,包括整个101战列团、1个工兵连、4个炮兵连和270名海军陆战队。
《额尔金书信和日记选》英军前进大概两英里,停宿在一个清真寺里。
八月二十日(10月4日)
《庚申北略》言准备牛羊千头。并提及联军驻军在八里桥。

《越缦堂日记补》李慈铭听说僧格林沁扣留梁舍人和诸商人,不派遣他们。李慈铭思想比较守旧,认为商人议和有失国体,对僧格林沁的做法表示赞同。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提及联军方的回复:“尔等来意知悉。但我国无私收礼物之理。所送各礼,按市价给钱。至通商各情节,仍向尔国呈请照会,方为合理。”但是说礼物被“黑夷鬼”抢去。
《清咸丰十年洋兵人京之日记》提及犒礼的具体数额:备牛五十只,羊五百只,梨果各三十盘,并南酒等物。但刚到军营即被抢去。
《1860 圆明园大劫难》第十四章《北京啊!北京》提及法军于此日离开八里桥。
八月二十一日(10月5日)
《庚申北略》提及联军照会“此国大事,岂商人所得与闻,须恭亲王来说话。”并有专门回复商人的说辞:“大英国钦差大臣伯爵额批,据公禀备牛羊果品前来送礼,本国向不得受礼物,如为贸易起见,著本国弁兵照时价公平买卖。至和局定议,该商等如有所见,可向贵国钦差大臣恭亲王禀知商办,因系中外国大事也。此批。”
《越缦堂日记补》李慈铭听说今日派遣的商人及犒礼均已回城。传言是僧格林沁不同意他们前去。
《翁同龢日记》翁同龢收到五兄翁同爵来信,叙述了乐、王准备好牛羊前往联军驻地,得到了僧格林沁的同意,并聚集了许多商贩壮声势。
《1860 圆明园大劫难》第十四章《北京啊!北京》提及此日为确保后勤运输线,法军把两个连队留在八里桥,在那里建一座粮食仓库。英军则留400来人在通州。
《额尔金书信和日记选》英军早上大概七点离开清真寺,前进四英里,可以看到一英里半之外的北京城门。

八月二十二日(10月6日)
《翁同龢日记》翁同龢再次收到翁同爵来信,叙述额尔金没有接受乐、王馈送的牛羊,但是中途牛羊却被抢去,但没有说明具体被谁所抢。
《额尔金书信和日记选》早上七点出发,九点钟到达一个砖窑,可以看到北京,可以看到一座小山,联军认为僧格林沁的部队在山后驻扎。但获悉清兵已在前一天晚上撤营。下午五时,联军驻扎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喇嘛寺中。
分析:
翁同龢于八月初八(9月22日)与母亲避居于吕村,消息不通,对乐、王犒军事件的了解主要依靠翁同爵的书信获悉,按照时间排比资料可知,《翁同龢日记》记录此事的时间,比事件发生的实际时间要晚了一天。也就是说乐、王等商人的回城时间为八月二十一日(10月5日)。10月5日这一天,英法联军先后离开八里桥驻地,向北京挺进。法军在八里桥留了两个连队修建粮仓,英军在通州留了400人。如果乐、王等人确实带着牛羊前往联军营地,应该是前往八里桥,这时候英法联军主力部队已经走了,留守的大约只剩下法军,是否有留守的锡克士兵不得而知。另外法军中有北非士兵,不知也有部分属于留守人员。李慈铭此时不过是京中一个落魄书生,对主战派的僧格林沁崇拜有加,他对于乐、王等人犒军之事主要依靠传闻,相对而言翁同爵作为在京官僚,获得的消息应该准确一些,那么由此分析,乐、王等人大概是遭遇了八里桥留守的联军士兵的抢掠。《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中记录抢夺者为“黑夷鬼”,那么施抢者可能是联军中的英军方的锡克兵或法军方的北非兵。若留守八里桥的主要是法军的话,则北非兵的可能性较大。

附相关资料:
《翁同龢日记》
(咸丰十年庚申八月)廿一日(10月5日)晴,热。作诗呈次云丈并赠云鹤。杨福回,得五兄书,言夷人仍先索巴酋,后议退兵。商人乐平泉(同仁堂掌柜)、王海(木厂)捐备牛羊馈送夷人,先启僧邸,许之。行文五城,多集商人,以壮声势。传闻圣驾于十六日抵热河行宫。
廿二日(10月6日)晴,热。朱修伯来言,巴酋致书城外,令删去亲递国书一节。城外复书:国家事重,不能顾尔性命。又夷字复书云:为伊不攻城,伊出城即了云云。识夷字者密云县丞黄卫△也(贵州人)。刘升来,得五兄书,云无的信,乐、王两商人馈送牛羊,额酋不受,中途被抢去。……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佚名):廿日,我执事大员,差商人往夷营送礼,恳请说和。该夷批答云:“尔等来意知悉。但我国无私收礼物之理。所送各礼,按市价给钱。至通商各情节,仍向尔国呈请照会,方为合理。”等语。可谓情通理顺,而礼物俱被黑夷鬼抢去。其谲诡狡狯,往往类此。我执事等竟莫可如何,伤财惹气,一事无成。

《庚申北略》:
二十日,商人乐姓平泉开同仁堂者,邀集众商,备牛羊千头,往夷军犒师请和。时夷人驻通州八里桥。巴雅里之在狱也,恒祺见之,遽释其缚,至是议和,乃馆之高庙,在德胜门内,以礼接之。
二十一日,夷人有照会来云:“此国大事,岂商人所得与闻,须恭亲王来说话。”又批商人禀云:“大英国钦差大臣伯爵额批,据公禀备牛羊果品前来送礼,本国向不得受礼物,如为贸易起见,著本国弁兵照时价公平买卖。至和局定议,该商等如有所见,可向贵国钦差大臣恭亲王禀知商办,因系中外国大事也。此批。”其实牛羊等物皆夷人掠去,并未给价。
刘毓楠《清咸丰十年洋兵人京之日记》:
二十日,同仁堂乐宏宾、恒利木厂王海,邀众商等,备牛五十只,羊五百只,梨果各三十盘,并南酒等物,赴夷营求和。甫抵营,即被抢去,受辱受惊,人人怨恨,究不知系何人主见?殊可哂也。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
十八日
是日邸抄复绝。闻议和未成,恭王欲赴行在,阁部大臣驰疏留恭邸。……内阁中书梁某持牛酒往犒夷营。
十九日
廷议遣商人骆姓(骆当作乐,即乐平泉,慈溪人,都中开同仁堂药店者)、王姓至夷营议和,以夷人重利,且疑中国和约不足恃,故求商客素习夷者与要誓,更集都中贾人千余俱往,今日朝官纷传各肆主者,将以明日行。外城办事大臣为商城(按:周祖培)及首辅黄县(按:贾桢)、兵书陈子鹤、刑书赵蒋舫三人,盖续派者。又有旨命恭王为钦差大臣,办理夷务。
二十日
闻僧王留梁舍人及诸商人不遣。
二十一日
今日所遣商人及犒礼,俱回都城,或云僧王执不可也。杜稷大计,决于驵侩,即和议幸成,贻笑万世,东南狂寇,益有肆心。况夷狄犬羊,反复无极,市魁里猾,势陵公卿,中外要挟,为害匪细,乃朝廷之大辱,萧墙之至忧。僧邸此举,深得国体,但宜早决戎机,速求一战耳!
……闻各路勤王兵皆妄传。
伯纳·布立赛《1860 圆明园大劫难》在第十四章《北京啊!北京》
10月2日
联军还未出动,北京商贩们就向英法特使写来请求书,希望他们停止进军京城,而且答应向联军赠送粮食、牛羊肉及猪肉,白酒和各种蔬菜水果等……白费功夫!联军认为,这种出入意料之举,只能出自清政府。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大意觉迷